软交换技术是现代通信网络中的一项重要技术,它起源于1997年朗讯公司贝尔实验室提出的概念,目的在于实现传统PSTN电路交换网与IP/ATM数据网的融合。软交换设备位于控制层,负责提供多种业务的连接控制、路由选择、网络资源管理、计费、认证等功能。软交换技术的出现,是为了更好地适应互联网快速发展的需求,实现多媒体业务的传输,这对于下一代网络(NGN)的网络体系结构至关重要。
NGN的网络体系结构有两种策略,一种是智能的端点和边缘、简单的网络设施;另一种是简单的端点和边缘、智能的网络设施。互联网的成功证明了第一种策略在多媒体业务方面的重要性,而第二种策略则有利于大规模的经营管理和控制。传统PSTN网络提供的语音业务验证了第二种策略商业实践的可靠性。
H.323协议是由ITU-T第16工作组提出的,它由一组协议构成,涵盖了音频与视频信号的编码、解码和封装,呼叫信令收发与控制,以及能力交换等多个方面。H.323的第4个版本具备构建电信级大网的特性,能够与传统PSTN电话网很好地兼容,适用于构建电话到电话的电信级大网。
H.323协议族规定了在分组交换网络上提供多媒体通信的组件、协议和规则。其中定义了四种主要组件:终端(Terminal)、网关(Gateway)、网守(Gatekeeper)和多点控制单元(MCU)。终端是基于IP网络的客户端点,它支持信令和控制、实时通信以及编码等功能。网关在IP电话网和电路交换网之间提供连接。网守负责地址翻译、接纳控制、带宽控制和域管理等。MCU支持3个以上端用户进行多媒体会话。
H.323协议中包含了三条信令控制信道:RAS信令信道、呼叫信令信道和H.245控制信道。这三条信道协调工作,保证H.323呼叫的顺利进行。H.323与SIP协议都为IP电话系统信令提供了完整的解决方案,两者都具备建立、管理和撤销呼叫的能力,并具有网络管理功能。
SIP协议由IETF的MMUSIC小组提出,相比H.323协议,它更简单、扩展性和缩放性更好,与现有的Internet应用结合紧密。尽管H.323和SIP在功能上相似,但它们的实现方式不同。H.323采用了ISDN的设计思想,并使用Q.931协议完成呼叫的建立和释放,表现出电信网络可管理性和集中的特征。目前,H.323协议在中国得到广泛的应用,是由于其更加成熟。
在NGN和4G网络的发展背景下,软交换技术与H.323协议的深入探讨对于理解下一代通信网络的发展方向和技术演进具有重要的意义。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软交换技术和相关的协议标准将继续在多媒体通信、网络融合和电信服务方面发挥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