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 矿
机 械
!"#$
%&’( %#)*&’(+,
-"
$./01".22
1"3. 4526
第
70
卷
第
22
期
4526
年
22
月
!"#825927:76;<
.=><?94526225:@
1
智能融合优化算法整定
ABC
参
数步骤
ADC
控
制器是目前工业过程控制和运动控制主
要技术之一
。
常用的整定
ADC
控制器参数方法为经
典
E&(F$(
+G1&)*"$H
法
。
该
方法简单易行
,
但参数需
不断调整
。
蚁群算法的研究主要是通过实验手段来
改进其收敛速度和停滞现象
,
多为信息素浓度的改
进
,
如文献
I4J
采用蚁群算法中蚂蚁系
统的状态转移
规则选择下一个城市
,
选用蚁周系统模型进行信息
素浓度的更新
;
文献
I7J
提出使用最大最小蚂蚁系
统
,
通过定义当次路径上信息浓度的上
、
下
限值来避
免算法因局部最优集中引起的早熟
。
基于此
,
本文根据参考文献
I:J
的
算法
K
采
用智能
融合优化算法整定
ABC
参
数
,
其基本思想是在经典
E
G1
法
获得
ABC
参数初值基础上
,
通过遗传算法将
ABC
参数初值作为
操作对象
,
然后使用改进后的蚁
群算法自适应调整路径选择概率和信息素更新规
则
,
最终搜索出
ABC
参
数最优值
,
智能融合优化算
法流程如图
2
所
示
。
(
!
)
智能融合优化算法整定
ABC
参
数步骤
(
"
)
仿
真结果分析
本文设计的参数优化方法应用于设计的某型号
液压锚杆钻机冲击回转电液伺服系统
,
该系统传递函
数为
G
(
s
)
L
@
46M
S
(
S
"
#!$$S#!!%
&&’
)
,
将该算法对系统
的传递函数进行仿真
。
在
仿真实验中
,
取系统输入量为单位阶跃信号
。
N
陕西省教育厅专项基金
(
2@OP
424QK26OP420:
)
智能融合优化算法的
A
DC
参数整定及其在旋转
冲击型锚杆钻机液压控制系统的应用研究
N
王
晓瑜
2
K4
(
2.
西
安外事学院 工学院
,
西安
025500
;
4.
西
安航空学院 电子工程学院
,
西安
025500
)
摘
要
:
在经典
E
G1
法
整定
ADC
控制器参数基础上
,
提出智能融合优化算法
ADC
参
数整定策
略
。
仿真结果表明
:
该算法整定
ADC
参
数有效
、
快速
、
准确
,
具有最优性
。
将该算法应用于旋转冲击
型锚杆钻机液压控制系统
,
结果表明
:
在不同工况下
,
锚杆钻机根据其变行程机构缓冲腔峰值油压
的变化情况
,
应用智能融合优化算法
,
自动调整设备工作参数
,
确保钻机在合理参数匹配工况下以
最大功率工作
。
验证了该控制策略设计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
达到提高工作效 率
、
降低 能耗的
目的
。
关键词
:
ADC
参
数整定
;
智能融合优化算法
;
液压控制系统
;
特性匹配
中图分类号
:
RA7Q2.
Q
文
献标志码
:
S
文
章编号
:
!%%$
( %)’:
(
"%!6
)
22 *
%24: * 5:
$%&’((#)*%
& +%&*,-.&/"% 01&/2/3.&/"% 4(,"-/&52 "6 ADC 7.-.2*&*-8
9*&&/%, .%: 411(/;.&/"% <"- =>:-.?(/; @"%&-"( 9>8&*2 "< A"&.-> $21.;&
B?2C"(&D-
E4
FG H/."I>?
2
K4
(
2.
T"$$(F( "U V’F&’((+&’F
,
W&
’
X’
B’Y(+’XY&"’X$ Z’&3(+H&Y,K W&
’
X’
025500
,
T*&
’X
;
4
9 T"$$(F( "U V$()Y+"’&) V’F&’((+&’F
,
W&
’
X’
S(+"’X[Y&)X$ Z’&3(+H&Y,K W&
’
X’
025500
,
T*&
’X
)
JC
8&-.;&K \"[’] Y*( ](U&)&(’), "U )$XHH&)X$ EG1 =(Y*"] &’ "^Y&=&_XY&"’ "U ADC ^X+X=(Y(+HK ^+"^"H(]
Y*( &’Y($$&F(’Y "^Y&=&_XY&"’ X$F"+&Y*= "U ADC ^X+X=(Y(+H9 R*( HY&=[$XY&"’ X’] (?^(+&=(’Y H*"‘(] Y*XY
Y*( ADC ^X+X=(Y(+H F(YY&’F U+"= Y*&H X$F"+&Y*= X+( (UU&)&(’YK X))[+XY( X’] H^((],9 ZH(] X$F"+&Y*= U"+
*,]+X[$&) )"’Y+"$ H,HY(= "U <[=a"$Y(+9 R*( HY&=[$XY&"’ X’] (?^(+&=(’Y H*"‘(] Y*XY ‘*(’ ^(X> "&$
^+(HH[+( "U +($&(U )*X=a(+ &H )*X’F(]K "^Y&=[= X$F"+&Y*= ‘&$$ U&’] H[&YXa$( X’] aXH(] "’ bX? ^"‘(+
+(c[&+(=(’Y Y" )*X’F( ]&H^$X)(=(’Y "U +($&(U H[+UX)(K ‘*&)* $(X] Y" )*X’F&’F ]&H^$X)(=(’Y "U &=^X)Y
^&HY"’K XY Y*( HX=( Y&=(K &Y ‘&$$ )*X’F( Y*( &=^X)Y ^"‘(+ X’] U+(c[(’), "U &=^X)Y"+K X’] +(X$&_(
&=^X)Y"+ X[Y" )*X’F( ‘"+>&’F ^X+X=(Y(+H aXH(] "’ Y *( ]&UU(+(’Y H&Y[XY&"’ [’](+ H[&YXa$( ^X+X=(Y(+H X’]
bX?^"‘(+ ‘"+>&’F )"’]&Y&"’9 d(H[$YH H*"‘(] Y*XY )"’Y+"$ HY+XY(F, ‘(+( +(XH"’Xa$( X’] U(XH&a$(9 R*(
^[+^"H(H "U &=^+"3&’F ‘"+> (UU &)&(’), X’] +(][)&’F (’(+F, )"’H[=^Y&"’ ‘(+( X)*&(3(]9
L*> M"-:8K 3X$[( "U ABC H(YY &’Fe &’Y($$&F(’Y "^Y&=&_XY&"’ X$F"+&Y*=e *,]+X[$&) )"’Y+"$ H,HY(=e ^(+U"+=X’)(
=XY)*&’F
24:
评论0
最新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