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CB设计中EMC/EMI仿真分析技术详解
#### 一、EMC/EMI仿真分析的对象
在PCB(Printed Circuit Board,印刷电路板)设计领域中,EMC(Electromagnetic Compatibility,电磁兼容性)和EMI(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电磁干扰)是两个至关重要的概念。EMC指的是设备能够在电磁环境下正常运行,同时不会对其他设备造成不可接受的电磁干扰。而EMI则特指设备在工作过程中产生的电磁波可能对其他设备造成的影响。
**信号完整性分析**:这是EMC/EMI分析的基础之一,主要包括信号反射分析、阻抗匹配分析、信号过冲分析、信号时序分析以及信号强调分析等内容。此外,还需要考虑布线网络的几何拓扑结构、PCB绝缘层的电介质特性以及每一布线层的电气特性等因素。
**电磁辐射分析**:主要包括PCB板与外部接口处的电磁辐射、PCB板中电源层的电磁辐射以及大功率布线网络动态工作时对外的辐射等问题。特别是在使用大功率IC上的散热器时,散热器在电路动态工作中会产生类似于天线的电磁波辐射,因此需要特别关注。
**抑制标准**:已经有了一系列用于抑制电子设备和仪表EMI的国际标准,统称为EMC标准。这些标准可以作为普通设计者布线和布局时抑制电磁辐射和干扰的准则,尤其对于军用电子产品设计者来说,标准更加严格。
#### 二、EMC/EMI模拟仿真与PCB设计相结合
随着电子产品向低功耗、低电磁辐射、小型化和轻型化的发展趋势,以及需要在复杂恶劣的环境中工作的要求,传统的在PCB制成后再进行EMC问题调试的方法已经无法满足现代设计的需求。因此,将EMC/EMI的准则融入到PCB设计的布局和布线阶段变得尤为重要。
**布局和布线阶段的EMC/EMI准则**:为了减少并行信号走线间的相互串扰,可以规定线线之间的最小距离;为了减少信号的反射,使输入输出阻抗匹配,避免出现振铃现象,可以通过规定布线网络的几何拓扑结构、走线的长度以及在信号的驱动端或输出端端接阻容器件等方式来实现。
**模拟仿真**:在PCB布局布线结束后,进行EMC/EMI的分析和模拟仿真。这一过程可以依据实际电路的动态工作频率来分析信号的强度、时延等特性。特别是对于含有外部接口、IC上外加了散热器或者电路本身功耗较大的情况,必须进一步进行电磁辐射的模拟仿真分析。
**高速电路的TALC分析**:对于高速电路,尤其是总线上数字信号速率高于50MHz时,传统的集总参数分析方法不再适用,需要采用分布参数的数学模型来进行布线网络的传输线分析(TALC)。
#### 三、EMC/EMI元件库的支持
在进行EMC/EMI分析时,需要考虑到电路板上各种元器件的电气特性。随着电子元器件数量的增加和技术的进步,传统的手动收集元器件电气特性的方法已经不再可行。为此,开发出了IBIS(Input/Output Buffer Information Specification)和SPICE(Simulation Program with Integrated Circuit Emphasis)等数据库支持。
**IBIS和SPICE数据库**:这些数据库包含了各种元器件的电气特性信息,极大地简化了EMC/EMI的分析过程。通过这些数据库的支持,设计者可以轻松获取所需的元器件电气特性,并进行模拟仿真,从而提高了EMC/EMI分析的准确性和效率。
**EDA工具的支持**:EDA(Electronic Design Automation,电子设计自动化)工具也在不断进步,许多厂商已经开始提供专门针对EMC/EMI分析的软件包,如德国的INCASES公司的EMC-WORKBENCH软件包。这类工具不仅能够满足电路设计者在电磁兼容方面的需求,还能够简化后期硬件调试中的许多工作,提高设计效率和产品质量。
将EMC/EMI仿真分析技术融入到PCB设计中已经成为一种趋势,这不仅有助于提高电子产品的质量,还能大大缩短产品的开发周期,降低后期调试的成本,对于推动电子产品技术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