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 矿
机 械
!"#$
%&’( %#)*&’(+,
-"
$./01".23
4567 8293
第
:0
卷
第
23
期
8293
年
23
月
!"#;92.
9:<:=>?7@A?B78293232:2
工艺
·
装备
0
前言
随着煤炭需求的高
速增长和受全球经济环境影
响
,
矿用液压支架在整个煤炭市场上竞争愈来愈激
烈
,
以可靠地质量赢得用户的信任已成为大多数支
架企业追求的目标
,
先进的加工工艺和过硬的产品
质量成为了企业竞争力的根本保证
。
因此
,
要立足
于整个煤炭市场
,
必须保证液压支架的产品质量
,
液
压油缸的寿命基本决定了支架寿命
。
由于在矿井恶
劣的环境
,
油缸内壁被严重腐蚀已成常态
,
通常采用
缸管里孔采用镀铜工艺来防腐
,
防腐效果也没有达
到预期的效果
。
提高缸壁的耐腐蚀耐磨性能
,
这是
煤机行业一个艰难的课题
,
煤机厂家纷纷研究新的
表面处理技术
。
1
缸
壁里孔熔铜新工艺研究
铜基合金具有良好的耐蚀性
、
导热性及耐黏着
磨损性
,
其强度低于钢
,
价格高于一般钢铁材料
,
并
且在有些场合甚至无法满足工程实际的要求
,
往往
需要材料具有铜与钢的性能
。
通过在钢基体表面熔
敷铜合金层
,
在保证钢材性能的同时
,
兼有了铜的导
电
、
导热
、
耐腐蚀性能
,
用焊接的方法将铜合金焊丝
熔化
,
获得与基体冶金结合的致密覆盖
,
在零件表面
堆敷一层具有特定性能的材料
,
具有提高零件的使用
率
、
延长零件使用寿命
,
节约成本等优点
。
煤机制造
业最近几年采用立柱
、
千斤顶缸筒内表面熔铜技术
,
主要用于防腐
。
缸管内壁熔铜新型的表面处理方法
,
是未来工业应用潜力最大的表面改性技术
,
经济效
益显著
。
近年来随着对表面高硬度
、
耐磨
、
耐腐蚀
,
内
部保持良好塑韧性材料的研究
,
表面改性技术获得
了很好的发展和应用
。
缸管内壁熔铜技术在立柱
、
千
斤顶上使用后可以改善缸体内表面耐磨性
、
耐腐蚀
性等性能
,
从而提高了立柱
、
千斤顶的使用寿命
。
在
支架大修时
,
熔铜层免于维修
,
减少了立柱
、
千斤顶
液压支架油缸内壁熔铜工艺
王秀云
,
孙金
兰
(
中煤北京煤矿机械有限责任公司
,
北京
928<22
)
摘
要
:
阐述了液压支架液压油缸工作过程中经常出现的问题
!
为解决油缸内壁腐蚀的问题
!
煤机厂家纷纷寻求新的表面处理技术
!
根据铜基合金性能
!
将其与钢铁材料结合
!
即在钢基体表面
熔敷铜合金层
!
在保证钢材性能的同时
!
兼有了铜的导电
"
导热
"
耐腐蚀性能
!
用焊接的方法将铜合
金焊丝熔化
!
获得与基体冶金结合的致密覆盖
!
在零件表面堆敷一层具有特定性能材料的工艺过
程
#
举例讲解了油缸熔敷铜合金的工艺过程
!
并将此种技术应用到再制造中的工艺过程
!
最后通过
新投制一件缸管与用此项技术修复一根缸管
!
从费用及耗费的时间上对比
!
目前此项技术得到许
多用户的高度认可
$
关键词
:
液压支架
%
表面处理
%
铜合金
%
工艺
中图分类号
&
CD:EE
文
献标志码
:
4
文
章编号
:
1003
- 079<
(
2013
)
23 -
0292 - 2:
$%%&’
()** +"*,&% -"..&’ /&01%"*"23 "4 536’)7*80 97.."’, :3*8%6&’
;)%
2 <8737%
,
=7
% >#%*)%
F!*&’G !"G$ H(&?&’6 !"G$ I&’&’6 IG)*&’(+, !"7J KLM.N H(&?&’6 928<22
,
O*&
’GP
?@A,’)0,B QBR"5’M&’
6 L*( *,M+G5$&) S5RR"+L R+"T$(@ "UL(’ GRR(G+S &’ L*( V"+A&’6 R+")(SS "U L*(
*,M+G5$&) "&$ ),$&’M(+
,
L
" S"$W( L*( R+"T$(@ "U L*( VG$$ )"++"S&"’ &’ L*( "&$ ),$&’M(+
,
L
*( @G)*&’(
@G’5UG)L5+(+S L" S((A ’(V S5+UG)( L+(GL@(’L L()*’"$"6,N G))"+M&’6 L" L*( )"RR(+ G$$", R(+U"+@G’)(
,
L
"
)"@T&’( V&L* L*( &+"’ G’M SL(($ @GL(+&G$SN ’G@($, L*( M(R"S&L(M )"RR(+ G$$", $G,(+ &’ L*( S5+UG)( "U L*(
SL(($ S5TSL+GL(
,
L
*( 65G+G’L(( "U SL(($ GL L*( SG@( L&@(
,
L
*( R(+U"+@G’)( "U @&BL5+( "U )"RR(+ )"’M5)L&W(N
L*(+@G$ )"’M5)L&W&L,
,
)"++"S&"
’ +(S&SLG’)(N L*( )"RR(+ G$$", V&L* L*( @(L*"M "U L*( V($M&’6 V&+(
@($L&’6
,
@(L
G$$5+6, )"@T&’(M V&L* M(’S( )"W(+ V&L* @GL+&BN G’M R&$( "’ L*( S5+UG)( "U L*( RG+LS GRR$, G
$G,(+ "U L*( R+")(SS(S "U @GL(+&G$S V&L* SR()&U&) R+"R(+L&(S. X"+ (BG@R$(N G M(L G&$(M &’L (+R+(LGL&"’ "U L*(
"&$ ),$&’M(+ M(R"S&L&"’ R+")(SS "U )"RR(+ G$$",
,
G’M
GRR$, L*&S L()*’"$"6, L" L*( +(@G’5UG)L5+&’6
R+")(SS
,
U&’G$$,
,
G
’(V &’W(SL@(’L S,SL(@ "U ),$&’M(+ G’M 5S( L*( L()*’"$"6, L" +(RG&+ G ),$&’M(+N U+"@
L*( )"SL G’M L&@( )"’S5@&’6 &’ SLG+A )"’L+GSL
,
L
*( L()*’"$"6, &S *&6*$, +()"6’&Y(M &’ @G’, 5S(+S GL L*(
@"@(’L.
C&3 D"’6AB *,M+G5$&) S5RR"+LZ S5+UG)( L+(GL@(’LZ )"RR(+ G$$",Z L()*’"$"6,
08
评论0
最新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