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TN与IP RAN互通需求及实现方式】
在当前的网络发展进程中,网络演进的趋势推动了核心及汇聚节点采用IP RAN设备的部署。随着移动网络向LTE的过渡,PTN(Packet Transport Network)和IP RAN(IP Radio Access Network)成为了承载网络的关键技术。这两种技术虽然源自不同的背景,但它们在满足带宽、功能和性能需求方面有共同的目标。
PTN基于T-MPLS或MSTP-TP标准,适用于以二层分组业务为主的传送,能够很好地支持3G网络的回传,并且具有L3功能的PTN设备能处理LTE时期的移动回传需求。然而,由于ITU-T和IETF的标准尚未涵盖PTN的三层功能,它在面对全业务接入时面临挑战。
相反,IP RAN采用IP/MPLS标准,具备更丰富的动态路由功能,适合L3业务占比大的场景,不仅可满足3G和LTE的回传,还能实现全业务接入。尽管IP RAN是IP/MPLS在移动回传领域的应用,但它在电信级业务承载、网络维护和保护方面仍有提升空间。
随着网络演进,可能出现核心层使用IP RAN,接入层使用PTN的混合组网模式,这就需要PTN与IP RAN之间的互通。互通主要涉及三个方面:
1. **业务互通**:以太专线和TDM2M业务是主要的承载业务。对于以太环网接入IP/MPLS,只需端口转发即可,但PTN的异厂家互通需要在UNI口进行互通,一般通过双GE口的LAG1:1保护或负荷分摊实现,需要遵循MPLS协议。
- 对于CES( Circuit Emulation Service)业务,PTN使用外层MPLS LDP标签和内层PW标签,需要确保标签属性与IP/MPLS设备的动态标签分配相匹配。
- 以太网业务则通过C-VLAN和QinQ实现,通过VLAN划分实现互通。
2. **OAM(Operation, Administration, and Maintenance)互通**:OAM的互通包括接入链路OAM、故障管理和性能管理。目前,接入链路OAM(802.3ah)基本可实现,但故障管理(CFM,802.1ag或Y.1731)和性能管理(Y.1731)的互通受到设备厂商实现差异的影响,需要对标准有统一的理解和实施。
3. **互通的保护**:GE接口的LAG1:1保护和负荷分担是常用的保护机制,通常能在50ms内完成保护倒换。VRRP保护也是可行的,但PTN设备对某些类型的双节点互连保护支持不足。
PTN与IP RAN的互通涉及到多个层面,包括业务、OAM和保护机制的兼容性和互操作性。为实现无缝互通,设备厂商需遵循统一标准,改进OAM互通的兼容性,同时增强PTN设备对各种保护机制的支持。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这些挑战将逐步得到解决,确保网络的高效和稳定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