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都市圈城市发展条件评价体系的研究基于因子分析方法,旨在客观评估我国经济增长“三极”之一的京津冀都市圈内部各城市的综合发展条件,并通过聚类分析对城市发展条件进行等级划分。本文依据《中国城市统计年鉴2000-2004》的数据资料,构建了城市发展条件评价模型体系。
文章提出了城市发展条件评价的重要性,说明了如何利用中心城市的空间集聚与扩散效应,构建由中心城市的多个周边城市和地区组成的多核心一体化城市实体地域。在京津冀都市圈的定义中,指出了其核心城市北京和天津,以及覆盖的河北省内石家庄、唐山、保定、秦皇岛、廊坊、沧州、承德、张家口等8个城市。
在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方面,文章提出了评价模型体系应遵循的原则,包括代表性、可比性、数据的现时性与可操作性。构建的指标体系涵盖了资源与环境、经济水平、政策导向三个一级指标,以及15个二级指标,这些指标反映了城市发展的多个维度。具体指标包括人口密度、年供水总量、年用电总量、人均园林绿地面积、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生产总值、工业总产值、第三产业增长占GDP比重、年末实有道路面积、地理位置、客运量、货运量、邮电业务总量、人均财政收入、人均财政支出和固定资产投资总额。
因子分析作为主要的研究方法,首先对数据进行了无量纲化和正向处理,然后利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因子分析,主成分分析法(PCA)被用来提取主成分并计算其特征值和贡献率。文章指出前三个主成分的累积贡献率高达93.728%,这意味着它们能够有效反映原统计数据的绝大部分信息。为了更好地解释公共因子的意义,文章采用了方差最大正交旋转法对方差载荷矩阵进行旋转。
通过分析得到的公共因子对各指标因子的方差提取率,说明了这些公共因子对各指标的解释程度。最终,根据因子分析的结果,结合聚类分析对京津冀都市圈内的10个城市进行了城市发展条件等级的划分。
整体来看,该研究方法论新颖,将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结合起来,用于分析和评估区域经济一体化趋势下城市的发展条件,并且在构建评价体系时,充分考虑了评价指标的科学性和实用性。这样的评价体系不仅能够为地方政府和决策者提供科学的发展规划依据,还能为学术界提供有价值的研究方法和思路。此外,本研究还对京津冀都市圈未来发展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为促进区域经济均衡发展和优化资源配置提供了理论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