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水蒸发是在水文循环中,地下水面在大气蒸发作用下水分蒸发进入大气的过程。在淮北平原这样一个水资匮乏、开发利用程度较高的地区,潜水蒸发不仅是浅层地下水消耗的重要途径,也是地下水资源评价中的关键因素。本文通过研究安徽省五道沟水文试验站的观测资料,对比了不同计算公式在浅埋区黄潮土与砂姜黑土的潜水蒸发计算中的适用性,并给出了一些建议。
淮北平原地处南北分界线,属于冷暖气团交锋的过渡地带,气候温和,四季分明。降水量和蒸发量具有显著的季节性差异,年际变化较大。淮北平原的土壤以砂姜黑土和黄潮土为主,两者在物理性质和水文特性上存在明显差异,对潜水蒸发过程影响显著。其中,砂姜黑土孔隙度较小,而黄潮土导水率较大。
实验资料合理性分析显示,五道沟水文试验站的实验观测数据质量良好。在分析了土质对潜水蒸发影响的基础上,本研究还探讨了大气蒸发能力与潜水蒸发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潜水埋深增加,大气蒸发能力对潜水蒸发的影响逐渐减弱,输水能力也随之降低,导致潜水蒸发量减少。
研究中提及的计算潜水蒸发的公式包括彭曼公式、阿维里扬诺夫公式、沈立昌双曲线公式、叶水庭指数公式、幂函数公式和反logistic公式等。通过比较各公式对实测水面蒸发的拟和效果,提出了彭曼公式计算的蒸发能力可以代替实测水面蒸发,以提高拟和效果。对于不同土壤类型,建议了特定的计算公式,例如黄潮土推荐使用阿维里扬诺夫公式、沈立昌双曲线公式、叶水庭指数公式和幂函数公式;砂姜黑土推荐使用阿维里扬诺夫公式、沈立昌双曲线公式、叶水庭指数公式和反logistic公式。
本研究对于淮北平原浅埋区的潜水蒸发计算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证分析,对于该地区水资源管理、农田灌溉制度制定等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通过更为精确的潜水蒸发量计算,能够更好地预测和评估地下水资源的动态变化,为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值得注意的是,本研究建议在淮北地区不推荐使用清华大学公式,这一结论是基于对实测数据的深入分析得出的。此外,文章还列出了各公式的拟和参数,这些参数对于从事水文水资源研究的专业人士而言是极具参考价值的信息。通过这些参数的对比,可以更加清晰地了解到不同公式在实际应用中的表现差异,进而选择最合适的计算方法。
本文不仅对淮北平原潜水蒸发规律进行了深入分析,而且为相关领域的研究者和实践者提供了一系列实用的计算方法和建议。通过这些研究成果的应用,有助于提高水文模型的准确性,进而推动淮北地区乃至类似地理和气候条件地区的水资源保护与合理利用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