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主要讨论了沟壑切割浅埋区塌陷灾害的形成机理,并以冯家塔矿区的具体情况为例,分析了由浅埋煤层开采所引发的地表塌陷灾害类型及其特征。文章中提到了物理相似材料模拟和数值计算模拟两种方法,对沟壑边坡崩塌、滑坡灾害的形成机理进行了模拟分析,并针对这些灾害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接下来,我将详细阐述这些知识点。
沟壑切割浅埋区塌陷灾害是指在地表有大量沟壑切割,且煤层埋藏较浅的地区,因煤矿开采活动导致的地面塌陷及由此引发的一系列地质灾害。这种灾害的形成机理非常复杂,涉及地质条件、开采方式、开采深度等多个因素。在浅埋区,开采活动更容易破坏地层原有的应力平衡状态,引起地表沉降和塌陷。特别是在沟壑切割严重的地区,这种塌陷现象更为明显。
冯家塔矿区位于地质条件特殊的区域,其中1201工作面开采2号煤层的情况具有代表性。2号煤层厚度为4米,倾角较小,一般在2到5度之间,埋深变化较大,在14到210米之间。由于沟壑切割的存在,煤层埋深在某些位置极浅,仅为十几米。在这样的特殊地质、地形条件下,开采活动会导致剧烈的地表沉陷,形成直径大约5米的塌陷坑和宽度在2到4毫米的裂缝,严重破坏地表稳定性,并可能引发泥石流等灾害。
在进行塌陷灾害分析时,文章采用物理相似材料模拟和数值计算模拟两种方法。物理相似材料模拟是指通过建立地质条件、开采行为与实际地表塌陷情况相似的模型来进行模拟分析。这种方法能够直观地展示塌陷过程和形态变化。数值计算模拟则是一种基于数学模型和计算机技术的分析方法,可以通过构建相应的数值模型来模拟地层应力变化、地表变形和塌陷过程,进而分析塌陷灾害的形成机理。
在冯家塔矿区1201工作面的具体案例中,开采后不仅形成了塌陷坑,而且在沟底及沟道两侧出现了宽度在0.5到1米左右的裂缝。这些裂缝往往伴随着“天窗”现象,即地表出现的圆形或不规则形状的塌陷坑。除了塌陷坑和裂缝之外,开采活动还会引起沟壑边坡崩塌、滑坡等不良地质现象。文章指出,开采造成的塌陷坑首先出现在地表,处于非稳定状态,随时间推移,地表移动会进一步加剧。沟壑两侧的陡峭山坡由于岩石风化强烈和节理裂隙发育,导致坡体稳定性较差,在采动作用下易发生崩塌、落石等灾害。
文章提出了相应的灾害防治措施。这些措施包括优化开采方案、加固边坡稳定性、监测地表移动等,为类似条件下开采地表塌陷灾害的防治提供了科学依据。
通过这篇文章的研究,我们可以了解到,对于沟壑切割浅埋区的煤矿开采,必须采取科学合理的开采方式和严格的监测措施,以确保矿区及其周边环境的安全稳定。此外,相关的科研人员和工程师也需要掌握一定的地质学、工程力学以及模拟分析技能,才能够准确地评估开采行为对地表稳定性的影响,并提出有效的灾害预防和控制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