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机原理PLD.pptx
2.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资源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上传者)
《微机原理PLD》主要介绍了可编程逻辑器件(PLD)的相关知识,包括其发展历史、基本结构、表示方法以及不同类型的器件。以下是对这些内容的详细解读: 1. **可编程逻辑器件的发展历程**: - 20世纪70年代,PLD的早期形式是PROM(可编程只读存储器)和PLA(可编程逻辑阵列)。 - 70年代末,PAL(可编程阵列逻辑)出现,随后是GAL(通用阵列逻辑),被认为是第二代PLD。 - 80年代,EPLD(可擦除可编辑逻辑器件)和CPLD(复杂可编程逻辑器件)相继诞生,CPLD通常指集成度较高的PLD。 - 90年代,Xilinx公司推出了FPGA(现场可编程门阵列),具有更高的灵活性和集成度,Lattice公司的ispLSI(在系统可编程大规模集成电路)进一步推动了技术进步。 2. **PLD的基本结构与表示方法**: - **乘积项原理**:PLD的输出由与阵列、或阵列、输入缓冲器和输出缓冲器组成,通过与项和或项的组合实现逻辑功能。输入预处理、乘积项生成、选择与项以及输出处理是其核心部分。 - **表示方法**:包括互补输出的输入缓冲器、三态输出缓冲器,以及与逻辑门和或逻辑门的硬线连接、编程连接和编程擦除三种连接方式。 - **查找表(LUT)原理**:FPGA中常用LUT来实现逻辑功能,它实际上是一个SRAM,通过地址线选择存储的内容来生成逻辑输出。4输入的LUT可看作16×1位的SRAM,多个输入的LUT则通过多个逻辑块级联实现。 3. **PLD的分类**: - PLD的种类繁多,包括PROM、PLA、PAL、GAL、EPLD、CPLD和FPGA等。这些器件在结构、工艺、集成度、功能、速度等方面各有特点,满足不同应用需求。 4. **CPLD与FPGA的区别**: - CPLD通常由固定的逻辑宏单元组成,适用于实现相对简单的逻辑功能,配置较简单,功耗较低。 - FPGA则由可配置的逻辑块和可编程互连资源组成,能够实现更复杂的逻辑设计,具有更高的灵活性,但配置过程复杂,功耗相对较高。 PLD的发展反映了电子技术的进步,从最初的固定逻辑功能到现在的高度可编程性,为电子设计提供了极大的便利。选择合适的PLD取决于具体的应用场景,包括性能、成本、功耗、开发工具支持等多个因素。随着技术的持续发展,未来的PLD将可能具备更多先进的特性,为设计者提供更广阔的设计空间。
剩余63页未读,继续阅读
- 粉丝: 8
- 资源: 30万+
- 我的内容管理 展开
- 我的资源 快来上传第一个资源
- 我的收益 登录查看自己的收益
- 我的积分 登录查看自己的积分
- 我的C币 登录后查看C币余额
- 我的收藏
- 我的下载
- 下载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