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编程逻辑器件PLD简介
本资源摘要信息旨在介绍可编程逻辑器件(Programmable Logic Device,PLD)的基本概念、分类、结构、发展历程和应用领域。
一、可编程逻辑器件的定义
可编程逻辑器件(PLD)是指一种可以根据用户的需要进行编程的电子器件,其功能不是固定的,而是可以通过编程来确定器件的逻辑功能。PLD 是数字电路设计中的一种重要组成部分,广泛应用于各种数字系统和嵌入式系统中。
二、可编程逻辑器件的分类
根据集成度,PLD 可以分为简单 PLD 和复杂 PLD。简单 PLD 又可以分为 PROM、PAL、PLA、GAL 等,而复杂 PLD 可以分为 CPLD、FPGA 等。
三、可编程逻辑器件的结构
PLD 的基本结构主要由三个部分组成:输入阵列、逻辑阵列和输出阵列。其中,输入阵列负责将输入信号进行逻辑运算,逻辑阵列负责实现逻辑函数的计算,输出阵列负责将计算结果输出。
四、可编程逻辑器件的发展历程
PLD 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 70 年代,经历了 PROM、PLA、GAL、CPLD、FPGA 等几个发展阶段。每个阶段的发展都推动了 PLD 技术的进步和应用范围的扩展。
五、可编程逻辑器件的应用领域
PLD 广泛应用于各种数字系统和嵌入式系统中,如数字信号处理、数据存储器、微处理器、嵌入式系统等。PLD 的应用可以提高系统的速度和灵活性,降低系统的成本和复杂度。
六、可编程逻辑器件的设计方法
PLD 的设计方法主要有两种:硬件描述语言(Hardware Description Language)和图形化设计方法。硬件描述语言可以用来描述数字电路的行为,而图形化设计方法可以用来描述数字电路的结构。
七、可编程逻辑器件的优点
PLD 的优点包括:灵活性高、可编程性强、设计周期短、成本低、功耗低等。这些优点使 PLD 成为数字电路设计中的一种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PLD 是数字电路设计中的一种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广泛应用于各种数字系统和嵌入式系统中。了解 PLD 的基本概念、分类、结构、发展历程和应用领域对于数字电路设计和嵌入式系统设计非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