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中学音乐学科课程改革工作总结.pptx
2.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资源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上传者)
【中学音乐学科课程改革工作总结】 2005年的中学音乐学科课程改革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强调了课题研究的重要性。全国教育“十五”规划重点课题《信息技术与教学整合研究》的子课题《信息技术与中学音乐学科整合研究》在2005年5月顺利结题。这一研究突显了现代信息技术在音乐教学中的应用,但同时提醒我们,尽管信息技术具有显著优势,仍需根据学科特性与教学内容恰当选择,不能完全依赖技术,而忽视传统的教学手段。现代化教学手段应与传统教学相融合,保持教师与学生的情感交流。 民族音乐课题研究作为重要内容,主持的北京市哲社“十五”重点课题《北京地区民族音乐文化资源与学校音乐教育研究》同样于2005年5月完成。民族音乐作为人类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凝聚力起着关键作用。加强民族音乐教育,不仅符合全国人民的期望,也是全球音乐文化多元化的趋势体现。 此外,课程改革关注了专题课例的研究,尤其是国内外关于体验式学习的理论与实践。体验式学习借鉴了杜威的“在做中学”、库伯的“体验式学习圈”和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强调为学生提供真实或模拟的环境,让他们通过实践活动获得感受、经验和反思,最终将这些体验转化为理论或实际应用。体验式学习具有活动性、自主性、生成性、综合性和开放性等特征,旨在通过实践活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例如,朝阳区陈经伦中学王帅老师的高中合唱课《可爱的家》就是一个成功的课例,该课例在全国教学经验交流会上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并在《中国教育报》上进行了报道。其他如崇文区109中的《打开音乐剧之门》、海淀区知春里中学的《阿里郎》等优秀课例也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它们通过丰富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深入体验和参与,从而提升音乐学习的趣味性和实效性。 在北京市教委编辑出版的《新课程下专题课例研究》中,中学音乐学科的《电影音乐》和《东篱采菊——京剧漫谈》等课例展示了如何结合信息技术和传统文化,创新音乐教学模式,以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求。 2005年的中学音乐学科课程改革注重了信息技术的融合,民族音乐的传承,以及体验式学习的实践,这些变革旨在提升音乐教育的质量,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同时也推动了我国音乐教育的发展与创新。
- 粉丝: 8
- 资源: 30万+
- 我的内容管理 展开
- 我的资源 快来上传第一个资源
- 我的收益 登录查看自己的收益
- 我的积分 登录查看自己的积分
- 我的C币 登录后查看C币余额
- 我的收藏
- 我的下载
- 下载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