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物品消毒处理方法》是冀州市医院2014年5月修订的一份文档,主要阐述了各类医疗用品和环境的消毒规范,以确保医院的卫生安全和防止感染传播。以下是对文档中涉及的消毒处理方法的详细解读:
1. 医疗废物管理:临床科室的医疗废物需日产日清,利器盒除外,交接记录本保存3年。医疗废物暂存点储存不超过2天,冷冻储存不超过7天,每天至少消毒1-2次。
2. 湿化瓶消毒:每周使用500mg/L含氯消毒液浸泡后,再用清水冲洗、晾干备用,使用中的湿化瓶每天更换蒸馏水或灭菌水。
3. 无菌敷料管理:无菌包开封后有效时间为24小时,并标注开封时间。无菌持物钳干罐保存,每4小时更换一次并记录启用日期和时间。
4. 消毒液更换频率:碘酒、酒精瓶每周更换2次,冲洗干净后用包布包裹,送供应室高压灭菌。
5. 开启的无菌溶液:应在2小时内使用,各种溶酶不超过24小时,且需标注开启时间。
6. 接触传染病人表面消毒:使用500-1000mg/L有效氯的含氯消毒剂溶液擦拭,医护人员手部污染时,先洗手再使用快速手消毒剂。
7. 电动吸引器、洗胃机等设备:内容物使用后立即倒掉,疑似传染病患者需用1000-2000mg/L含氯消毒液消毒30分钟再倒掉。设备每日刷洗,使用后用含氯消毒液浸泡30分钟,再清洗备用。
8. 指甲刀:使用75%酒精擦拭消毒。
9. 静脉注射止血带:一人一带,用后用含氯消毒液浸泡消毒。
10. 特殊伤口处理:所有器械、敷料专用,器械用毕双层密封送供应室处理,消毒后再行清洗和灭菌。
11. 病房通风与消毒:普通病房每日上下午各开窗通风30分钟,隔离病房每日紫外线照射消毒1次,桌面、地面等每日用含氯消毒液擦拭2次。
12. 抹布、扫帚管理:一桌一布,一床一布,清洗后用含氯消毒液浸泡30分钟,晾干备用。
13. 仪器表面及工作台面:每日用75%酒精或含氯消毒液擦拭,诊疗台面、地面每日用含氯消毒液擦拭2次。
14. 紫外线灯消毒:每日照射2次,每次30-60分钟,每周用75%酒精擦拭,保持无尘。
15. 早产儿暖箱:每周更换消毒,水槽每日换水,停用时干燥保存。
16. 婴儿用品消毒:奶嘴、小匙等清洗后压力蒸汽灭菌或煮沸消毒。
17. 直接或间接接触体腔器具:根据材质和用途选择压力蒸汽灭菌、煮沸消毒或含氯消毒液浸泡后清洁干燥保存。
18. 分枝杆菌、经血传播病原体污染器具:使用高浓度含氯消毒剂浸泡后清洗、灭菌或再次消毒。
19. 卫生手消毒:医护人员在操作前后应进行手部清洁和消毒。
这份文件详尽地列出了医疗环境中各类物品和环境的消毒规范,旨在维护医疗环境的卫生安全,减少交叉感染的风险。这些措施对于医院的感染控制和预防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