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安全经济学(2):安全熵论】
网络安全经济学是一门研究网络空间安全对抗与市场经济学原理之间相似性的学科。安全熵论是其中一个重要概念,它借鉴了物理学中的熵概念,来描述网络安全状态的不确定性或混乱程度。杨义先和钮心忻在文中深入探讨了网络安全的中观层面,揭示了网络安全对抗的运动规律和演化过程。
文章首先指出,网络安全对抗具有双重特性:既实际又虚拟。实际是因为网络攻击可能导致实际的经济损失和物理损害,而虚拟则体现在攻击者和受害者往往在网络空间中难以辨识,攻击过程也难以追溯。
作者通过比较网络安全与市场经济,提出了一个类比:网络子系统可以类比为市场经济中的商品,攻击者和防守者分别代表供需双方。网络安全对抗中的各种策略和技术,如同市场经济中价格的升降,是供需关系动态调整的结果。安全熵则类比为商品价格,是衡量网络系统安全性的一个度量。
安全熵的稳定状态类似于市场经济中的均衡状态,由看不见的手(市场机制或网络空间中的自然规律)进行调节。在市场经济中,价格变动促使供需达到平衡;在网络空间,不安全熵的动态变化反映了攻防双方力量的此消彼长,最终可能达到一个相对稳定的水平。
文中还提到了时间因素的影响,正如商品价格在不同地域和时间可能有所不同,网络系统的不安全熵状态也会随环境和时间的变化而变化。同时,一个网络子系统的安全状态改变可能引发其他子系统的连锁反应,就像商品价格波动会相互影响一样。
此外,文章提到,传统上安全专家关注的是局部微观层面,如加密、病毒、木马和入侵检测等核心技术。然而,随着自动化攻击(如机器黑客)的出现,对抗的节奏加快,从宏观和中观层面理解网络安全变得至关重要。这需要超越对单一技术的关注,而是要全面分析整个网络战场。
作者引用了数据通信和信息论的历史发展,强调了理论框架对于理解和应对新挑战的重要性。通过结合经济学的一般均衡理论和耗散结构理论,他们构建了网络安全对抗的宏观和中观画像,为理解和预测网络对抗提供了新的视角。
总结来说,安全熵论提供了一个综合分析网络安全的新方法,将复杂的网络攻防动态与经济学原理相结合,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对网络空间的安全威胁,为网络安全的策略制定和防御机制设计提供了理论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