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安全是指在网络基础设施、网络服务和网络信息内容的保护中所涉及的技术、管理、政策、法律等诸多方面的总称。它是为了保护网络信息系统不受攻击、侵害和破坏,确保网络信息的完整、安全和可用性。高校网络安全是国家网络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保障高校教学科研活动的正常进行、保护校园内师生的个人信息安全、维护国家教育信息化进程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我国高校网络安全现状
我国高校网络建设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覆盖教学、办公和生活区的高速稳定网络。但是,网络安全问题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和应用需求的增长日益严重。安全漏洞和网络攻击事件频发,据2017年对全国1000所高校的安全评价显示,93%的高校存在安全漏洞,85%的高校遭受过网络攻击。这些安全问题导致了服务中断、数据失窃和破坏等严重后果。
1. 重技术轻管理:一些高校过度依赖技术和硬件设备,忽视了网络安全的管理层面。网络安全建设需不断迭代更新,而缺少管理思想的硬件和软件如同没有思想和灵魂的躯壳。
2. 重软硬件建设轻队伍建设:高校虽已配备了完备的网络防护设备,但安全事件的应对能力却不足。技术和管理团队缺乏实践经验,没有形成技术与管理相结合的有效机制。
3. 重防范轻实战演习:虽然制定了安全管理制度和事件响应方案,但往往流于形式,缺乏实战演习来检验和提高应对网络安全事件的能力。
二、解决方案和对策
1. 建立并完善高校网络安全管理体系:借鉴美国CIO机制,确立高校CIO(首席信息官)职位及其职能,负责统筹协调网络安全管理工作。通过学习《国家安全法》、《刑法修正案九》和《网络安全法》等法律法规,结合高校自身特点,构建适合的网络安全管理体系。
2. 加强网络安全管理的队伍建设:响应市场需求,加强网络安全人才的培养和引进。高校应形成理论研究与技术实践相结合的复合型人才团队,制定长期的人员培训计划,提升网络安全管理和技术团队的实战能力。
3. 提高网络安全素养:高校应加强师生网络安全意识和技能的教育,定期举行网络安全应急演习,培养师生面对网络安全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
网络安全问题已成为全球性的挑战,高校作为人才和技术集中的地方,更应重视网络安全,构建牢固的网络安全防线。通过完善安全管理体系、加强安全队伍建设、提高网络安全素养等对策,高校能够有效地应对网络安全挑战,为国家网络安全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