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信息类专业中的信号处理课程群建设是高等教育领域中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旨在提升教学质量,适应信息时代对人才的需求。本文主要探讨了基于专业和学科的两种信号处理课程群建设策略。
信号处理课程群的建设是基于1990年代北京理工大学提出的“课程群”理念,现已被广泛接受并应用于高校教学改革。课程群的概念强调的是课程之间的关联性和整合性,而不是孤立的单一课程。例如,电子信息类专业的信号处理课程群通常包括“信号与系统”、“数字信号处理”、“DSP原理与应用”、“语音信号处理”和“数字图像处理”五门课程。这些课程相互关联,共同构成学生所需的基础理论和实践技能。
“信号与系统”和“数字信号处理”作为基础理论课程,前者注重理论基础,后者则侧重于算法研究和探究性学习。而“DSP原理与应用”则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提供硬件实现的平台。这两门课程与“语音信号处理”和“数字图像处理”一起,形成了理论实践模块和应用模块,前者强调软件实验和硬件实现,后者侧重于具体的应用场景,如语音和图像的处理技术。
课程群的建设需要考虑课程定位、培养计划、前后课程关系以及学时安排等因素,确保课程内容的合理衔接和避免重复。对于相近专业,课程群应以培养目标为导向,灵活构建基础模块,便于学生在专业领域间转换。此外,课程间的关系不再是单向的,而是互相补充,形成层次递进、整体优化的体系化结构。
在学科层面,应用型本科教育的特点是基础适度、重视应用。因此,课程群的构建需要打破传统的课程边界,以问题为导向,提供综合性课程和实际工程项目,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理论与实际的结合,能够帮助学生形成在真实工作环境中所需的思维方式。
电子信息类专业信号处理课程群的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课程内容的整合、教学方法的创新和实践体系的构建。通过课程群的建设,不仅能够提升教学质量,也能更好地满足社会对信息类专业人才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需求。实践证明,这种课程群的建设模式对提高教学质量有着显著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