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学习是当下教育领域非常关注的学习方式,与传统浅层学习相对,深度学习强调学生主动、批判性地掌握知识,并能将所学知识用于解决复杂问题。深度学习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进行细致的设计,以激发和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
在《促进《中国地理》课程深度学习的教学设计》一文中,作者黄晓霞、赵文娟和和克俭探讨了如何在地理教学中实施深度学习。文章首先明确了深度学习的内涵,提出了深度学习的目标设定、内容设计和过程设计三个方面。
深度学习的核心特征是高阶思维能力,包括创新能力、问题求解能力、决策力和批判性思维。因此,在《中国地理》课程教学中,目标设定应致力于发展学生的这些能力,让学生不仅仅停留在记忆和理解层面,而是能够综合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并对区域发展有深入的理解和批判性分析。
在内容设计方面,文章提到,教学内容应基于问题进行多维知识整合。这意味着教学不再只围绕单一的地理知识点,而是要以问题为导向,将自然、人文、经济、社会等多方面知识进行整合,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跨学科的思考方式。
过程设计着重于教学策略和评价体系的构建。在这一部分,作者强调以学生为中心,采用主动、探究式和建构性的学习方式。教师的角色定位应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习的促进者,引导学生通过合作和互动进行学习。教学策略包括设计多样化学习任务和持续的学习评价,以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和反思。
文章还提到了利用E-learning支持深度学习的角度和方法,强调了技术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E-learning可以帮助学生利用网络资源,拓展学习的空间和时间,通过互动和讨论等形式,进一步促进学生的深度学习。
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作者建议根据《中国地理》课程的特点,在有限的36学时内,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活动,以有效促进学生的深度学习。教学内容要围绕中国地理结构、地理过程及区域综合分析这三大块,通过案例分析、实地考察等方式,让学生在真实情景中应用所学知识。
教学评价则是教学设计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反思学习过程和成果,评估学生是否达到了深度学习的目标。评价方式应该多样化,既包括对知识掌握程度的评价,也包括对学生能力发展的评价。
文章还提到了教学设计需要的基金项目支持和作者信息。这表明作者的这项研究得到了相应的资源和资金支持,而作者的研究背景也能够保证其研究的专业性和深入性。
《促进《中国地理》课程深度学习的教学设计》一文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结合深度学习理论和实践的教学设计框架。它不仅对于地理教学具有指导意义,也对于其他学科的教学设计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效能,培养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社会输送具有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