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性大任务促进小学生语文深度学习的策略】
开放性大任务是提升小学生语文学习质量的重要手段,它针对教材的重点和难点,旨在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思维能力和写作表达能力。与传统的碎片化提问和零散小任务不同,开放性大任务提供广阔的探索空间,鼓励学生主动学习,将课堂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环境。
例如,在教授铁凝的《那个星期天》时,设计的大任务是让学生分析文中“我”的心情变化及其原因。这不仅要求学生理解文本,还引导他们深入思考人物情感变化背后的动机,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和环境变化,感受故事的情感脉络。这样的任务鼓励学生自我体验,提升他们的语文素养。
在实施开放性大任务时,教师应确保给予学生充足的整块学习时间,以便他们能够深入思考和自我发现。如在《灰椋鸟》一课中,分组合作完成鉴赏卡片,让学生有7分钟时间讨论和创作,激发他们的探究精神,通过集体智慧完成任务。这种方式有利于释放学生的思维潜力,培养团队合作和问题解决能力。
教师的角色在开放性大任务中是引导者,而非主导者。当学生的理解不够深入时,教师应通过追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如在《两茎灯草》的课堂中,教师适时的引导帮助学生更全面地理解严监生的吝啬性格。同时,课堂上的争议点也是促进深度学习的良好契机,教师应抓住这些瞬间组织讨论,让学生的思维碰撞出火花,如《灰椋鸟》中对鸟鸣声美的争议,通过辩论,学生的独特见解得以展现,课堂也因此变得更加开放和深入。
单元学习任务设计是另一种促进深度学习的方法,尤其在统编版语文教材中,每个单元都有明确的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以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小说单元为例,学生在了解小说的基本概念后,可以围绕人物形象这一主题进行探究,通过对比和交流,理解作者如何通过情节和环境来塑造人物,从而深化对小说的理解。
开放性大任务、整块学习时间、教师的有效引导和单元学习任务设计,共同构建了小学生语文深度学习的策略框架。这些策略尊重学生的主体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有助于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从而在语文学习中取得更丰富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