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今知识经济时代,深度学习的重要性愈发凸显,它不再是某一学科领域的专属,而是一种全面培养个体思维能力与认知水平的方法。初中数学作为培养学生逻辑思维与抽象理解能力的重要学科,其教学模式的创新与实践,对于学生深度学习能力的培养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本文从初中数学教学的实践出发,结合深度学习的理念,探讨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实施深度学习,提升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力和核心素养。
深度学习在教育领域的提出,最早可追溯到1976年马顿和塞利的研究。他们将学习分为浅层学习与深度学习两个层次,后者更加强调知识的内化与理解,而非单纯的记忆。数学深度学习是指教师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数学概念,提升数学思维,促进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刘晓玫教授指出,数学深度学习是一个引导学生理解和深化数学本质,提升思维能力的过程。这与传统的仅仅强调知识点的灌输有着本质的区别,更加注重学生对知识的内化与创新应用。
在初中数学课堂上实施深度学习,首先需要教师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与方法。教师的角色不再是单一的知识传授者,而应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引导者、合作者。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创设丰富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与好奇心,鼓励他们主动参与、积极思考。同时,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质疑,通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平等交流,达到思维的碰撞与融合,实现知识的内化与能力的提升。
数学深度学习教学策略的实施,要求教师重视深度交流对话。对话式教学理论认为,教学过程应是师生共同参与、平等交流的过程,这有助于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同时也有利于教师了解学生的思考过程。通过对话,教师可以适时引导学生深化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与创造性思维。
深度设置问题是实现数学深度学习的另一个重要策略。教师通过精心设计问题链,引导学生从浅入深,从定性到定量地探究数学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问题的设置应具有开放性和挑战性,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探究欲,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自主构建知识,形成系统的数学思维。
以“锐角三角函数”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设计具有递进性的问题,引导学生逐步深入理解三角函数的概念和性质。问题1旨在引导学生认识定量研究三角形边角关系的重要性,而问题2则让学生运用已有的探究经验来解决问题,突出方法的引领。这样的问题设计充分体现了深度学习中的问题驱动和思维培养。
要实现上述深度学习策略,教师在备课时应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认知水平,做好课堂活动的预设。此外,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及时调整教学策略,给予学生个性化的指导与帮助。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应积极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如多媒体教学、网络资源等,丰富教学内容,拓展学生的学习渠道。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应致力于引导学生进行深度学习,教师需创造条件,激发学生的思考,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不断深化理解,提升综合、灵活、自觉和创新的思维品质。通过深度交流对话、精心设置问题链等策略,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和自主学习能力。从而实现数学学科的育人价值,为学生未来的学习和生活奠定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