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智能制造的兴起,工业机器人技术成为实现该目标的关键技术,也是《中国制造2025》计划中提出的十大发展领域之一。中国机器人市场的增长潜力巨大,主要源于传统制造业向智能制造的转型升级、劳动力成本的提升、人口老龄化问题以及国家的战略需求。
技工院校纷纷开设工业机器人相关专业以适应时代发展对人才的需求。然而,由于工业机器人专业是一门新兴专业,许多院校在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方案上缺乏明确的定位。结果导致培养出的人才不能很好地满足用工需求。这要求技工院校构建符合发展需求的工业机器人专业课程体系,以实现专业建设的迫切需求。
文章对广东省的技工院校进行了调查访问,并采用文献研究法,分析了五年制工业机器人应用与维护专业岗位的能力需求,从而明确了培养目标和职业能力。调查发现,广东省有50%的技工院校开设了工业机器人专业,其中大部分集中在珠三角地区或其他经济发达地区。这些地区由于与工业机器人相关的企业密集,为专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然而,在欠发达地区,由于缺少与机器人相关的企业和较低的制造业水平,导致学校和企业的衔接不畅,限制了专业的发展。
在师资方面,由于工业机器人专业尚处于新兴状态,现有的教师资源大多是机电一体化、电气自动化专业的转换教师,或是表现优秀的留校学生和企业工程师。这造成了师资的不足。此外,专业课程体系不健全和专业定位不明确的问题也普遍存在。
文章对工业机器人岗位进行了分析,明确了主要岗位和专业技能需求。岗位大致可以分为三大类:本体制造、集成厂商和技术应用。不同岗位对学历的要求也不相同,从本科到短期培训不等。岗位能力需求包括工业机器人操作编程、维护保养、排故检修等。课程体系构建需要围绕这些能力需求来设计。
文章还提出了针对技工院校工业机器人应用与维护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的建议。技工院校需要根据工业机器人产业链找准自身的定位,明确专业发展方向。应与相关企业达成合作,实施共同育人模式。此外,技工院校还需加强专业师资培训,构建适应现代化建设需求的专业课程体系。
专业核心课程应该包括控制类课程和工业机器人课程。这些课程应在高级班完成,结合职业素养培育,让学生掌握专业基础技能,并结合工业机器人课程,以达成教育目标。
工业机器人应用与维护专业的课程体系构建需紧密结合行业的实际需求和未来发展趋势,明确培养目标,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课程的实用性和前瞻性,以培养出更多符合时代要求的技术技能型人才。这对于推动我国智能制造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