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关于高职院校“电子CAD”课程设计实践研究的文章,提供了对电子CAD教学改革的深入见解。文章指出,原有的电子CAD课程内容偏向于工具软件操作和电路板设计的理论层面,与企业实际岗位需求存在较大差距。为了缩小这一差距,文章作者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结合职业资格标准和电子产品工艺,重新设计课程内容,创新教学模式,并探索了更高效的教学管理机制。
课程设计思路方面,文章强调了电子CAD课程作为电类专业的核心课程,其教学应当强化学生的专业技能培养,尤其是电路板设计与制作的实际能力。通过确定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内容,包括工具软件操作、电路板设计、电子元件布局布线工艺应用及电路板制作等,课程内容得到了更新和拓展。
构建课程内容时,文章提出课程内容应融合与电路板设计相关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具体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1. 工具软件操作:包含电路原理图绘制与仿真、电路原理图信号完整性分析、电路板设计操作等。
2. 电路板设计:侧重于电路板布局、布线及设计方法。
3. 电子元件布局布线工艺应用:涉及元件布局、布线策略和工艺流程。
4. 电路板制作:包括单层和双层电路板的制作工艺。
在教学模式上,文章指出,采用行为引导型教学方法和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能够有效促进学生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这种模式下,学生通过完成基于工作过程的实际电路板设计项目,能够逐步掌握现代电子产品设计的专业技能。
针对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体系教学实施中,文章介绍了“大小学期制”和“串并行排课”的创新教学管理机制。这种柔性管理机制适应了企业工期需求,有利于缓解学校教学资源紧张的矛盾,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满意度。
通过上述的课程内容与教学模式的改革,文章表明课程改革成效显著,不仅提高了学生的专业核心技能和竞争力,还扩展了学生的就业领域。研究团队积累了课程设计与开发的实践经验,并为后续专业课程和本专业整体人才培养提供了有力支撑。
在作者简介部分,高锐、高芳和吕国策分别介绍了各自的背景信息,包括出生年份、性别、籍贯、所在机构、职务及研究方向。他们的研究工作聚焦于电子电路自动化设计和电子技术应用。
总结而言,本文通过针对高职教育中的电子CAD课程进行改革和优化,提供了如何结合职业标准、企业需求和教学实践的有益参考,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实用技能并满足市场需求。同时,文章也向我们展示了教学管理机制创新的实例,为高职教育课程改革提供了实践上的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