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代医学检验领域,血铅检测是一项重要的临床检测项目,它对于诊断和预防铅中毒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血铅检测的准确性、重复性以及快速性是衡量其临床应用价值的关键指标。本文探讨了新型芯片传感-微分电位溶出法在血铅检测中的应用,并与传统的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法进行了比较分析,旨在为临床检测提供一种新的参考方法。
芯片传感技术是一种利用微型化、集成化的电子元件实现快速、高效检测的技术。微分电位溶出法是一种基于电化学原理的分析方法,通过测量电位的变化来定量分析溶液中的特定物质。将芯片传感技术与微分电位溶出法相结合,可以形成一种新型的检测手段,这种手段在微型化、自动化以及快速化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为了验证芯片传感-微分电位溶出法在血铅检测中的可行性,研究者们设计了一系列实验。实验中使用了芯片传感设备,并将其与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法进行对比。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法是一种广泛应用于血铅检测的方法,它具有良好的准确度和灵敏度,因此可以作为评估新型检测方法的参考标准。
实验中,研究者们分别运用芯片传感-微分电位溶出法和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法对一系列血液样本及标准物质进行检测。通过比较两种方法的检测结果,评估了芯片传感-微分电位溶出法的正确度、重复性、回收率、可报告范围以及符合率。正确的检测结果需要与已知标准物质的靶值相差不超过允许误差范围(靶值±10%),以确保检测的准确度。重复性评价的是同一物质多次检测结果的一致性,通常用相对标准偏差(RSD)来衡量。回收率则反映了检测方法对于血铅浓度变化的敏感程度。可报告范围是指检测方法能够准确报告的血铅浓度范围。符合率则通过统计分析,比较不同检测方法所得结果的相似程度。
实验结果显示,芯片传感-微分电位溶出法的检测结果与靶值的偏差均在允许误差范围内,表现出良好的正确度;同时,低、中、高三个水平样本的RSD分别为6.98%、4.09%、2.78%,显示了较好的重复性;平均回收率达到98.1%,系统比例误差为1.9%,说明该方法的精密度较高;与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法的比较中,两种方法无统计学差异(P>0.05),且线性回归分析相关系数r=0.964,说明两种方法的检测结果具有很高的符合度。
芯片传感-微分电位溶出法在血铅检测中表现出了高准确度、良好重复性和高精密度,其检测结果与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法相比具有很好的一致性,因此该方法被认为是适合临床血铅检测的一种有效技术。这项研究为临床血铅检测提供了一种新的可靠手段,有助于提高血铅检测的效率和准确性,对于促进血铅检测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