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B(Printed Circuit Board,印刷电路板)是电子元件赖以固定和电气连接的载体,其制造工艺的精密度直接影响到电子设备的性能。电镀填孔是PCB制作中的一项关键技术,尤其是在高密度互连(HDI)板中,电镀填孔技术可以有效提高电路板的性能与可靠性。本文将对PCB电镀填孔的机理及其影响因素进行详细分析。
电镀填孔的过程主要通过曲率吸附机制(Curvature Enhanced Adsorption Concept, CEAC)来实现。在CEAC作用下,电镀过程中抑制剂(如聚乙二醇,PEG)首先吸附在电路板的界面上。然后,这些吸附的抑制剂会被具有更强吸附能力的光亮剂(如磺酸盐光亮剂,SPS)所取代。在适当的条件下,这一竞争吸附过程会导致伏安曲线的滞后现象、计时电流分析曲线的升高以及计时电位分析的去极化效应。此外,CEAC还可以导致电解质产生超共形沉积的倾向,从而提高盲孔底部的沉积速率,同时抑制表面和角部的电沉积反应。
为了优化电镀填孔的性能,需要考虑多种因素,包括有机添加剂的比例、电路板表面的微结构以及电解液的组成等。有机添加剂在微盲孔电镀填充过程中扮演了关键角色。它们可以加速盲孔底部的电沉积速率,并抑制表面和角部的电沉积速率。本文通过实验分析了三种有机添加剂在微盲孔电镀填充中的优化比例,并总结了在宏观盲孔填充过程中PCB板所受的影响。
在电镀过程中,使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测试来观察光亮剂覆盖率与时间之间的计时电流响应曲线。这些测试结果表明,光亮剂的覆盖率与电沉积速率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具有抑制作用的PEG-Cl电极表面吸附了SPS后,可以在PEG-Cl-SPS电解质中观察到上升的暂态电流。此外,质量上的暂态响应伴随着沿垂直方向的滞后伏安曲线。这些现象表明,通过调节电解液中的光亮剂和抑制剂的比例,可以有效控制电沉积速率。
CEAC吸附动力学中的竞争吸附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可以通过量化描述。在开路电位下,表面的吸附可以视为饱和或可控的。通过增加电流密度,可以得到给定表面的生长速率或电流密度大小。吸附率可以通过特定的吸附模型来计算,而吸附质浸润表面的电流密度可以用巴特勒-沃尔摩(Butler-Volmer)关系式中的速度常数来表示。实际操作中,电流密度与扩散传质控制下的表面金属铜阳离子浓度成正比,而流速边界层的变化限制了沉积过程的持续性。
电镀填孔技术的应用极大地提升了PCB的设计自由度和电气性能。电镀填孔对于高频设计、散热、电塞与电气互连的一体化以及提高导电性能和可靠性都起到了积极作用。随着电子消费品功能需求的不断提高,PCB的设计和制造工艺也需要不断进步。当前,随着HDI板的普及,电镀填孔技术以其独特的优势成为了PCB制造中的关键技术之一。
PCB电镀填孔技术涉及到复杂的化学和物理过程,影响其质量的因素众多。通过对电镀填孔机理的深入理解以及对关键影响因素的精确控制,可以显著提高PCB的性能和可靠性,这对于高性能电子产品的开发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