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档主要介绍了基于FPGA(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现场可编程门阵列)的多通道磁共振信号采集板的设计方案。FPGA是一种可以通过编程任意配置其内部逻辑的数字集成电路,因其高性能、可重配置、快速开发周期等特点,广泛应用于电子设计、通信、军事、航空航天等领域。
文档中提到的PCI(Peripheral Component Interconnect,周边组件互连)总线是PC体系结构中的一种高性能32位或64位总线接口标准,用于连接主板和高速外围设备。文档设计的多通道磁共振信号采集板就是以PCI总线技术为核心,集成了高速、高精度的信号采集技术。
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是一种利用强磁场和无线电波对生物组织进行成像的技术,能提供高对比度和高分辨率的图像。随着医疗诊断对图像质量要求的提高,多通道射频接收线圈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它能在保持高信噪比的同时提供更大的视野,提高图像的质量和分辨率。
在文档中,设计的多通道磁共振信号采集板包含以下关键部分:
1. 信号采集模块:负责接收模拟信号,并进行放大、抗混叠带通滤波和模数转换(Analog-to-Digital Conversion, ADC)。这一模块的性能直接影响到信号采集的质量和系统的总体性能。
2. 核心处理模块:这一部分通常包括一个高性能的FPGA,它负责处理从信号采集模块过来的数据,并进行必要的信号处理。在文档中,核心处理模块使用了Xilinx公司的Kintex-7系列FPGA。
3. 存储模块:采集到的数据需要暂时存储,等待进一步处理或输出。存储模块通常包括片内存储器和外部存储器,例如文中提到的DDR3内存,这使得处理模块能够更快地访问数据。
4. 接口模块:采集板与外部设备通信的接口,如文档中所述,数据通过PCI总线传输到电脑主机。
5. 电源模块:为采集板提供稳定的工作电压和电流。
此外,文档中还特别提到了“小信号捕捉采集部分设计”,这说明系统设计充分考虑了信号弱、信噪比低的场景,通过特定的电路设计(比如差分驱动、阻抗匹配、滤波等)来提高小信号的捕获能力。
文档中提到了“数字控制直接变频(Digital Direct Conversion, DDC)”技术,这是一种现代通信接收机中常用的技术,它能够将射频信号直接数字化,然后在数字域中进行下变频处理,以简化硬件设计并提高灵活性。
作者陈嘉懿和刘一清来自华东师范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他们的研究方向是信号与信息处理、高速数字系统设计,这也表明了本项目在高速、高精度信号处理方面的专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