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造2025》背景下对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课程进行的教学改革与实践主要聚焦在提高学生的单片机应用开发能力,以适应日益增长的工业自动化和智能化需求。教学改革措施包括优化教学大纲、丰富教学手段、细化考核指标以及增加实践课时等方面。这些措施旨在解决课程教学中存在的大纲陈旧、实践环节不足、教学手段落后和考核方式单一等问题,以期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单片机系统应用设计能力。
教学大纲的优化体现在增加了课时,尤其是实践课时,使理论与实践的比重更合理。选择与时俱进的教材,重视基于C语言的编程教学,并引入Keil与Proteus联合仿真的内容。考核方式也相应地进行了调整,由传统的期末考试占主导转变为增加实验和平时成绩的比例。
丰富教学手段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理论知识形象化有助于学生更直观地理解抽象概念。结合现代化的仿真软件,可以将理论与实践紧密地结合起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项目驱动式教学方法是通过实际项目让学生进行硬件电路设计、编程以及仿真,从而加深对单片机系统应用的理解。个性化实验教学则是鼓励学生利用个人购买的开发板进行学习,这种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动手能力。
注重过程管理、细化考核指标也是教学改革的重要方面。由于《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课程的实践性特点,考核不能只侧重期末考试,而应加入实验操作和平时作业等多维度评价,从而更全面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
《中国制造2025》提出了我国制造业发展的三大发展阶段:追赶工业3.0、弥补工业3.0欠缺、实现制造强国。在此战略指导下,我国制造业将朝着自动化、智能化的方向发展。这一战略的提出,对本科院校机械类学生的机电控制技能,尤其是基于单片机的自动化系统设计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单片机作为机电系统的主要控制器之一,其原理与应用成为机械类学生必须掌握的知识。因此,对教学大纲、教学方法、实验设备和考核制度等方面的改革,是适应国家战略、提升学生能力的必经之路。
在参考资料和文献引用方面,可以指出文中提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编号***),以及对教学改革有贡献的文献(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6)22-0141-02)。作者王冬云(1981-),男,汉族,江西永丰人,博士,浙江师范大学副教授。
教学改革旨在通过更新教学大纲内容、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重视实践教学和项目驱动教学法,以及改革考核制度,来提升学生对单片机技术的理解和应用能力。这些措施对于适应《中国制造2025》提出的发展要求,培养能够满足未来工业自动化需求的技术人才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