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境电商背景下的高职外贸人才培养途径
一、跨境电商发展背景及其对人才的需求
跨境电商是指通过电子商务平台进行的商品交易,交易双方处于不同国家或地区。这种商业模式利用网络技术跨越地理界限,实现商品展示、沟通洽谈、交易达成、支付结算,最终通过跨境物流完成商品的配送。近年来,随着国际贸易的发展和互联网技术的进步,跨境电商行业迎来了井喷式增长,根据数据,2016年行业交易额达到6.7万亿元,2017年进一步增长到7.6亿元。预计到2020年,跨境电商交易规模仍将保持15.68%的复合增速。行业的快速扩张对懂外贸业务又懂电子商务的复合型外贸人才产生了大量需求。
二、当前高职外贸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1. 师资力量不足且缺乏实践经验
高职院校负责外贸人才培养的教师多数来自国际贸易、商务英语、报关与货运等专业,但这些教师往往缺乏企业工作背景,对外贸业务流程和现实工作情况认识不足。一些教师虽有研究,但难以弥补实际经验的缺乏。此外,还有一部分教师是从普通英语教师转岗而来,对跨境电商平台及其涉及的外贸流程了解有限。
2. 课程设置不合理
为了适应跨境电商企业的需求,许多高职院校在外贸人才培养方案中加入了电子商务课程,但新旧课程之间的衔接和协调不足。原有的课程与新课程往往只是简单重叠,导致课程内容重复,学生学习负担加重,并且并没有完全根据市场需求来培养外贸人才所需要的能力和技能。
3. 学生的创新能力得不到有效提升
高职院校的教师知识结构往往不能适应“互联网+”和“双创”(创新与创业)时代的要求。在实际教学中,对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教育不足,缺乏足够的软件和平台让学生体验实际操作,无法完全利用平台让学生完成从在线沟通到交易的全流程,造成学生对跨境电商实际操作的了解有限。
4. 校企合作不够深入
尽管许多高职院校已建立了校企合作模式,但合作多停留在浅层次。由于跨境电商企业规模相对较小且分散,单个企业能提供的实习岗位有限。高职院校只能组织学生进行参观考察或邀请企业人员进校讲座,这种模式虽然能拓宽学生视野,但无法让学生真正接触和体验实际的业务流程。
三、如何培养高职外贸人才以适应跨境电商企业的需要
1.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需要从企业和行业一线引进具备实践经验的跨境电商专家,或通过与企业合作进行教师培训,让教师了解实际业务流程,以增强教学的专业性和实用性。
2. 优化课程体系与整合
对课程体系进行优化整合,减少不必要的重复课程内容,增加与跨境电商相关的实践性教学环节。课程设置应紧密围绕企业实际需求,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比如跨境电商平台使用、外语沟通能力、数据分析能力等。
3. 提升学生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
加强对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投入,引入实训平台和软件,模拟真实跨境电商环境,让学生在仿真的平台上完成从客户沟通到交易全流程的实践操作。
4. 深化校企合作模式
通过建立稳固而深入的校企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高职院校应与企业共同开发实训项目,提供实习岗位,让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就能参与实际工作,使教学更加贴近实际,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行业知识和市场需求。
总结:跨境电商的兴起为高职外贸人才的培养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高职院校需要紧密跟随行业发展的步伐,及时调整教育方针,优化师资队伍结构、改进课程设置、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并深化校企合作,从而培养出适应跨境电商发展需求的复合型外贸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