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居民生活水平和食品安全意识的提升,加上互联网的广泛运用,电商冷链物流行业在我国快速发展,市场规模持续增长。据第十一届全球冷链峰会暨“一带一路”贸易与冷链合作论坛数据,2018年冷链物流百强企业的营业收入达到398.24亿元,同比增长达53.27%。特别是,随着电商领域如遂昌模式、通榆模式的创新和褚橙、柳桃、潘苹果等电商品牌的成功,探讨电商生鲜品冷链物流运作及其风险控制变得尤为重要。
电商生鲜品的冷链物流运作模式主要分为三种:自营式、第三方和自营+第三方相结合的模式。
自营式电商生鲜品冷链物流模式依赖企业自身建立的全流程、全场景的生鲜供应链一站式服务平台。这类模式下,企业如京东,凭借先进的物流技术、成熟的仓储和配送体系,以及应用RFID监测技术、GPS定位监控、GIS可视化技术、EDI信息交换技术等信息技术手段,实现了对生鲜品各环节的温度变化、运输速度和配送时效的全面监控。京东在风险控制上引入了HACCP、GMP、GHP等质量管理体系,以确保生鲜商品的安全、鲜度和健康,并且通过自建的冷藏中心、配送中心、冷藏车和专业技术人员等提高生鲜品冷链物流的采购和运输效率。京东还研发了智能保温箱,集成了物联网、人工智能技术,实现了保温、定位、实时温度监测等功能,进一步加强了风险控制和提升了用户体验。
第三方电商生鲜品冷链物流模式多由原有的冷藏运输或仓储企业转型而来,这些企业在冷链物流组织化程度低、设备陈旧、专业运输设备不足的状况下,面临着激烈的市场竞争。这种模式下,企业如一号店,主要提供物流配送服务,但面临缺乏核心竞争力、市场影响力和品牌号召力等问题。
自营+第三方相结合的冷链物流模式则结合了前两种模式的优点,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冷藏车、冷藏中心建设等运作的巨额成本,同时提高产品质量的可控性和配送的灵活高效性。这种模式被许多大型电商企业采纳。
在风险控制方面,电商生鲜冷链物流企业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考量,其中包括但不限于食品安全风险、供应链风险、信息泄露风险等。通过建立全面的风险管理体系,如应用HACCP(危害分析和关键控制点)等国际通用的食品安全控制体系,结合企业自身业务特点和技术条件,企业能够对生鲜品在供应链过程中的潜在风险进行评估和预防。
此外,物联网技术的引入和智能化设备的应用,如智能保温箱、实时监测设备等,为冷链物流提供了实时数据支持,帮助企业及时发现并解决物流过程中的问题,提高风险应对能力。数据的积累和分析能够进一步帮助企业优化物流配送网络、提高效率,降低运营成本。
在实际操作中,电商生鲜品冷链物流的运作和风险控制需要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包括产品特性和市场需求等因素,制定适宜的策略和措施。对于行业内不同规模的企业而言,可以借鉴上述自营式、第三方或两者结合的模式,选择最适合自身发展的运作模式。同时,政府和行业协会也应出台相关政策和指导,促进冷链物流行业的健康发展,提升整个行业的服务质量和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