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程序设计语言》作为高职计算机相关专业的核心专业基础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编写代码、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专业能力,并加强学生的团队协作、沟通表达、工作责任心及职业道德等综合素质。该课程的实践性极强,与Android应用开发、Web数据库开发及案例等课程紧密相关。随着教学改革的发展,提高Java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效果成为高职院校需要持续探索的重要课题。 高职院校Java程序设计课程普遍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课程内容多、授课学时较少,导致教学计划难以深入执行;教学方法和手段传统、老旧,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状态,实际教学效果欠佳;以及考试方式过于传统,忽略了对实际操作能力的考核。 为解决上述问题,文章提出了一系列分层教学改革措施。具体为:第一学期设置96学时的《程序设计语言基础》课程,重点教授程序设计的基础语法知识和面向对象的基本概念;第二学期增加128学时的《Java程序设计》课程,加强面向对象开发应用的能力训练。通过这样的安排,形成一个循序渐进、前后衔接的完整程序设计课程体系。 在教学内容改革方面,第一学期的教学目标是让没有编程基础的学生掌握程序设计的基本知识,并增加对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感性认识。为此,教学过程中加入了案例分析,并设计了丰富的课堂练习题和课后作业题,以便学生反复巩固练习。而第二学期的教学则侧重于面向对象应用的学习,如图形界面设计、网络编程、JDBC等。通过项目案例化的教学方法,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进一步增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手段和方法的改革中,强调了Java程序设计语言的理论性和实践性,不但重视理论知识,更重视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文章中提及的教学改革,有助于提高学生在Java程序设计课程中的学习效率和效果,对于当前高职院校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的教学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Java程序设计、分层教学、教学改革,体现了在高职院校教育中,如何更好地运用分层教学的理论与实践,以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技能的探索与尝试。中图分类号TP393和文献标识码A的提及,为文章在计算机技术领域的研究归类提供了标准化信息。文章编号1009-3044(2018)19-0148-02则为该文献在电脑知识与技术期刊中的具体位置标识。 此篇论文的作者秦晓燕和郑永爱来自于苏州高博软件技术职业学院信息与软件学院,他们通过实际教学经验的积累和改革尝试,旨在为现阶段高职院校程序设计语言教学改革提供参考,同时也为同行教师们提供了一种可借鉴的教学改革思路。通过这种教学模式的实施,能够让学生在学习Java程序设计语言的过程中,更系统地建立起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思维框架,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未来的软件开发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 粉丝: 887
- 资源: 28万+
- 我的内容管理 展开
- 我的资源 快来上传第一个资源
- 我的收益 登录查看自己的收益
- 我的积分 登录查看自己的积分
- 我的C币 登录后查看C币余额
- 我的收藏
- 我的下载
- 下载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