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协议是一系列用于互联网通信的规则,由不同层次的协议组成,共同确保数据从源头传递到目的地。文章《互联网协议入门》由阮一峰撰写,系统讲解了互联网协议的基本概念,涉及五层模型、层与协议、实体层、链接层、网络层、传输层、应用层以及用户上网设置等内容。 在五层模型中,互联网被划分为实体层、链接层、网络层、传输层和应用层。实体层是互联网的基础,负责提供物理媒介连接,如电缆和光纤等,其目的是传送原始的比特流。链接层位于实体层之上,负责定义了如何将比特组合成帧,并包含了以太网协议,它通过MAC地址来标识网络中的设备,并通过广播方式发送数据包。 网络层包括了网络层协议如IP协议,它规定了数据包的传输和路由选择,确保数据能从一个网络设备传输到另一个。网络层之上是传输层,它分为UDP协议和TCP协议,负责提供端到端的通信。传输层之上是应用层,用户可以直接接触到的应用协议如HTTP、FTP等都位于此层。 在了解互联网协议的过程中,作者阮一峰也涉及了用户的上网设置。静态IP地址是由网络管理员手动分配给网络设备的IP地址,而动态IP地址则是通过网络服务自动从IP地址池中获取的。DHCP(动态主机配置协议)就是用来自动化分配IP地址的,它可以在设备连接网络时自动配置必要的网络信息。 文章中还提到了访问网页的实例。当用户访问网页时,会涉及到本机参数、DNS协议、子网掩码、应用层协议、TCP协议、IP协议、以太网协议以及服务器端的响应等多个层次和协议。例如,DNS协议用于将域名解析为IP地址,子网掩码用于区分网络地址和主机地址,TCP协议确保数据传输的可靠性,而以太网协议则规定了帧的格式和MAC地址的使用。 以太网作为链接层中的一种协议,在互联网通信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以太网协议定义了如何通过网络设备传输帧,每帧包含标头和数据两部分,标头包含控制信息,而数据部分则承载实际传输的数据。标头的长度固定为18字节,而数据长度最短为46字节,最长为1500字节,因此帧的总长介于64字节到1518字节之间。当数据量过大时,需要将数据分割成多个帧进行发送。 网络层的IP协议定义了数据包的格式,每个数据包包含了源IP地址和目标IP地址,是网络层的核心。IP协议与ARP协议密切相关,ARP协议用于解析网络中设备的IP地址对应的MAC地址,以太网利用MAC地址来发送帧到特定的网络设备。 总结来说,互联网协议入门涵盖了从网络底层到高层的协议和机制,每一个层次和协议都具有特定的功能和作用。互联网之所以能够实现全球范围内的通信,就是因为这些层次化的协议和规则的共同协作。从实体层的物理连接到应用层的端到端通信,每一层都建立在下一层的基础之上,共同构成了互联网这个复杂而强大的系统。
- 粉丝: 5
- 资源: 4
- 我的内容管理 展开
- 我的资源 快来上传第一个资源
- 我的收益 登录查看自己的收益
- 我的积分 登录查看自己的积分
- 我的C币 登录后查看C币余额
- 我的收藏
- 我的下载
- 下载帮助
最新资源
- C语言-leetcode题解之70-climbing-stairs.c
- C语言-leetcode题解之68-text-justification.c
- C语言-leetcode题解之66-plus-one.c
- C语言-leetcode题解之64-minimum-path-sum.c
- C语言-leetcode题解之63-unique-paths-ii.c
- C语言-leetcode题解之62-unique-paths.c
- C语言-leetcode题解之61-rotate-list.c
- C语言-leetcode题解之59-spiral-matrix-ii.c
- C语言-leetcode题解之58-length-of-last-word.c
- 计算机编程课程设计基础教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