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收入的决定:收入—支出模型】
在宏观经济分析中,国民收入的决定是一个核心议题。传统的理论,如“萨伊定律”和“市场自动均衡说”,认为供求会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自然达到平衡,供给会创造自身的需求,从而保证经济稳定。然而,这种观点在面对经济危机和失业问题时显得过于理想化。
现代理论,特别是凯恩斯的《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提出了有效需求原理,强调收入与就业的关系并非自动均衡。凯恩斯指出,储蓄和投资的不同动机可能导致总需求不足,即使收入增加,也可能无法实现充分就业。因此,理解消费与储蓄的行为至关重要。
消费函数描述了消费支出与收入之间的关系,通常表现为随着收入增加,消费也增加,但增加的速率逐渐降低,即边际消费倾向递减。储蓄函数则表示储蓄随收入增加而增加,但增加的比率同样递减。平均消费倾向和平均储蓄倾向分别是指收入中用于消费和储蓄的比例,边际消费倾向和边际储蓄倾向则是收入增加单位时消费和储蓄的变化量。凯恩斯理论中的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意味着,随着收入上升,人们更倾向于将增加的收入用于储蓄而非消费。
然而,现实中的消费行为并不完全符合凯恩斯的理论,出现了所谓的“消费之迷”。例如,战后政府需求减少并未导致长期萧条,以及库兹涅茨的长期消费函数表明,收入长期增长但消费与收入的比率基本保持不变。这些现象促使经济学家们进一步研究消费行为,如杜森贝利的相对收入假定、弗里德曼的持久收入假定和莫迪利安尼的生命周期假定,这些理论试图解释为何消费者的消费决策受到当前收入、预期未来收入以及整个生命周期收入分布的影响。
跨期选择理论引入了时间维度,考虑消费者在不同时间段的消费决策。消费者会权衡现在与未来的消费,以最大化终身满意度。预算约束公式C2=(1+r)S+Y2体现了储蓄和未来收入对消费决策的影响,其中r是实际利率,S是储蓄或借贷,Y2是第二时期的收入。通过这种方式,消费者可以在两个时期之间进行资源配置,以满足其跨期消费目标。
总结起来,国民收入的决定涉及到复杂的经济行为,包括消费、储蓄、投资和市场机制的互动。传统理论往往假设市场自动均衡,而现代经济学,尤其是凯恩斯主义,强调需求管理与政策干预在维持经济稳定和就业中的重要性。此外,跨期选择理论提供了理解消费者如何在不同时期调整消费行为以优化其福利的框架。这些理论为我们分析经济波动、制定财政和货币政策提供了理论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