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M算法,全称为期望最大化(Expectation-Maximization),是一种在概率模型中寻找参数最大似然估计的迭代方法。在统计学和机器学习领域,它被广泛用于处理含有隐变量的概率模型。李航的《统计学习方法》是该领域的经典著作,其中详细介绍了EM算法及其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EM算法通常应用于以下情况:模型包含不可观测的隐变量,而我们只有观测数据。算法通过交替进行两个步骤来逐步优化参数:E步骤(期望步骤)和M步骤(最大化步骤)。
1. **E步骤**:在这个步骤中,我们假设当前的参数是已知的,并计算每个数据点的后验概率,即隐变量取各种可能值时的概率。这一步得到的是条件期望,用来近似真实的期望。
2. **M步骤**:在E步骤得到的后验概率基础上,我们最大化似然函数来更新参数。这意味着我们找到一组参数,使得在当前的期望下,数据的似然性最大。这一步通常是通过梯度上升或牛顿法等优化算法实现的。
EM算法的关键在于它能处理缺失数据,并且在每次迭代中都能保证对数似然函数非减。然而,它并不保证收敛到全局最优解,只能保证局部最优。
在Python中实现EM算法,我们需要定义模型、数据、初始参数,然后执行迭代过程。通常会用到NumPy、Pandas和SciPy等科学计算库。例如,在一个简单的高斯混合模型(GMM)中,EM算法可以用于估计混合成分的均值和方差。
在《统计学习方法》的第9章中,李航可能详细介绍了EM算法的基本原理,包括数学推导和实际应用案例,如隐马尔可夫模型(HMM)、混合高斯模型(GMM)等。他可能还讨论了如何用Python编写代码来实现这些算法,包括数据预处理、模型初始化、E和M步骤的具体计算以及终止条件的设定。
Python代码部分可能会展示如何利用Python的数据结构和科学计算库来构建和求解EM算法的问题。这将帮助读者理解算法的实践过程,同时也能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在实际编程中,我们可以使用sklearn库的GaussianMixture类来快速实现GMM的EM算法,但若要深入理解算法本身,手动实现一次EM算法是非常有价值的。这不仅锻炼了编程能力,还能更好地理解EM算法的每一步逻辑。
总结来说,EM算法及其推广是统计学习中的重要工具,尤其在处理含有隐变量的概率模型时。李航的《统计学习方法》结合Python代码的讲解,使得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为学习者提供了深入理解这一概念的绝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