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库中的命名规则是确保数据库结构清晰、易读和可维护性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规则涵盖了数据库对象的各个层面,包括数据库本身、表、视图、存储过程、函数以及字段。以下是对这些规则的详细说明:
1. **数据库涉及字符规则**:
- 只能使用26个英文字母(大小写区分)、0-9的数字和下划线_,总共63个可用字符。注释除外,不应包含其他特殊字符。
2. **数据库对象命名规则**:
- 对象包括表、视图、存储过程、函数和约束。
- 对象名字由前缀和实际名字组成,长度不超过30个字符。
- 前缀通常使用小写字母来标识对象类型,如"tb"表示表,"vi"表示视图,"sp"表示存储过程,"fn"表示函数。
3. **表命名规则**:
- 表的名字由前缀"tb"和实际名字组成。
- 实际名字应尽量描述表所代表的实体,单词首字母大写,其余小写,不能以数字或下划线开头。
4. **字段命名规则**:
- 字段由表的简称、下划线和字段实际名字加后缀组成。
- 后缀使用小写字母,代表字段的数据类型,如"int"表示整数,"str"表示字符串,"dtm"表示日期/时间。
- 首单词尽量统一,表示字段所属的表。
5. **视图命名规则**:
- 视图名字由前缀"vi"和实际名字组成,中间用下划线连接。
- 实际名字同样遵循驼峰式命名,描述视图内容。
6. **存储过程命名规则**:
- 存储过程名字由前缀"sp"和实际名字组成,中间用下划线连接。
- 名字应反映存储过程的功能,遵循驼峰式命名。
7. **数据库设计文档规则**:
- 所有数据库设计应以文档形式记录,采用模块化结构。
- 文档应包含表名、创建人、日期、版本号和描述等内容,以便于后期维护和理解。
8. **SQL语句规则**:
- SQL关键词应全部大写,如`SELECT`, `UPDATE`, `FROM`, `ORDER BY`等,这有助于提高代码可读性。
遵循这些规则可以大大提高数据库设计的规范性和一致性,降低出错概率,使得数据库管理系统更加整洁且易于团队协作。在实际开发中,应将这些规则与具体的编程语言和开发工具的规范相结合,以实现最佳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