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结构是计算机存储、组织数据的方式。数据结构是指相互之间存在一种或多种特定关系的数据元素的集合。通常情况下,精心选择的数据结构可以带来更高的运行或者存储效率。数据结构往往同高效的检索算法和索引技术有关。
### 数据结构核心知识点解析
#### 一、基础知识概述
**数据结构**是计算机科学中的一个核心概念,它涉及如何在计算机系统中存储和组织数据。数据结构的选择直接影响着算法的性能,合理的数据结构设计能够提高算法的运行效率,降低资源消耗。
**数据元素**是数据的基本单位,而数据结构则是这些数据元素之间的关系集合。不同数据结构适用于解决不同类型的问题,例如,顺序存储适合于访问固定位置的数据,而链接存储则更适用于动态地添加或删除数据的情况。
#### 二、具体知识点详解
1. **顺序存储与链接存储的区别**
- **顺序存储**:数据元素在内存中连续存放,通过下标可以直接访问任意位置的数据元素。这种方式适用于频繁随机访问的应用场景。
- **链接存储**:数据元素不一定要连续存储,每个元素通过指针链接起来。这种方式适用于频繁插入和删除操作的场景。
2. **时间复杂度分析**
- **题目中的时间复杂度为 O(n)**:题目中给出的循环结构每次递减 n 的值,直到 n 为 1,因此整个循环的执行次数与 n 成正比,时间复杂度为 O(n)。
3. **堆的概念**
- **大根堆**:是一种特殊的完全二叉树结构,其中每个父节点的值都大于或等于其子节点的值。
- 题目选项 C 中的序列“9,7,8,7,8”不符合大根堆的定义,因为子节点 8 大于父节点 7。
4. **栈的输出序列**
- 对于输入序列为 1、2、3 的栈来说,可能的输出序列包括 123、132、213、231、312、321 共六种情况,但由于题目限制了“可能”的含义,所以正确的答案是五种。
5. **循环单链表的判空条件**
- 循环单链表的尾部节点指向头节点,因此判断空链表的条件是头节点的 next 指针是否指向自己,即 `head->next == head`。
6. **单链表中插入节点**
- 在单链表中插入节点 s 到节点 p 后面的正确操作是 `s->next = p->next; p->next = s;`。
7. **循环队列的出队操作**
- 循环队列的出队操作需要更新队头指针 front,使其指向下一个元素,使用模运算可以确保 front 始终指向队列中的有效位置,即 `front = (front + 1) % n`。
8. **排序算法的选择**
- **直接插入排序**:在数据基本有序的情况下效率较高,因为它只需要将新的元素插入到已排序的序列中即可。
- 快速排序、直接选择排序和归并排序在最坏情况下可能不如直接插入排序。
9. **二叉搜索树的插入**
- 当插入的新结点的关键字小于根结点时,新结点将会成为左子树的一部分,并且由于是新结点,它将成为左子树的一个叶子结点。
10. **二分查找**
- 对于给定的有序数组 `[16, 25, 38, 39, 42, 58, 60, 65, 37, 92]` 和目标值 16,首先选取中间值 42 进行比较,然后在左半部分继续查找,最终找到 16。
#### 三、填空题解析
1. **完全二叉树的最大分支结点编号**
- 完全二叉树中,最大分支结点的编号可以通过 `(n / 2)` 或 `(n / 2 - 1)` 计算得出,取决于最后一层的结点分布情况。
2. **数组的存储位置**
- 二维数组 `M[5][10]` 的存储位置可通过计算 `(5 * 20 + 10) * 2` 获得,即 220。按照列优先存储方式,`M[10][5]` 的存储位置同样为 220。
3. **无向连通图的生成树边数**
- 无向连通图的生成树有 `n - 1` 条边。
4. **简单排序的时间复杂度**
- 简单排序(如冒泡排序、选择排序等)的时间复杂度为 `O(n^2)`。
5. **单链表删除节点**
- 删除指针 P 所指结点的后继结点的操作是 `P->next = P->next->next`。
6. **快速排序示例**
- 以 34 为基准,一次快速排序后的结果为 `29, 27, 34, 38, 56, 45`。
7. **哈夫曼树的结点总数**
- 在具有 32 个叶子结点的哈夫曼树中,其结点总数为 63。
8. **循环队列队满时的元素数量**
- 在具有 n 个单元的循环队列中,队满时共有 `n - 1` 个元素。
9. **单链表中插入新结点的时间复杂度**
- 已知 p 所指向结点后插入一个新结点的时间复杂度是 `O(1)`,而在给定值为 x 的结点后插入一个新结点的时间复杂度是 `O(n)`。
10. **字符串定位**
- 字符串 S 中 “/d” 的位置为 3。
#### 四、应用题解析
1. **哈希表构造**
- 使用哈希函数 `H(key) = key MOD 9` 和线性探测法处理冲突,依次插入关键字 8, 10, 14, 19, 21, 23, 28, 32, 27 构造哈希表。最终哈希表如下所示:
```
0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 27 | 10 | 19 | 21 | 28 | 14 | 23 | 32 | 8 | | | |
```
- 查找成功的平均查找长度 ASL 为 `(1 + 1 + 1 + 2 + 1 + 2 + 4 + 3 + 1) / 9 = 1.89`。
2. **二叉树构建**
- 给定的先序遍历序列和中序遍历序列分别为 CDAFKGB 和 DACKGFB。构建的二叉树如下所示:
```
C
/ \
D A
/ \
K F
/ \
G B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