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份新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2章单元测试卷主要涵盖了初中化学中与空气相关的基础知识,包括空气的组成、空气污染物、纯净物与混合物的区分、氮气的性质和用途、氧气的性质和制备、催化剂的概念、环境保护、实验操作及实验现象的观察。以下是对这些知识点的详细说明:
1. 空气的组成: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氮气(约占78%),其次是氧气(约占21%),还有少量的稀有气体、二氧化碳和其他气体。
2. 空气污染物:二氧化硫、一氧化碳和可吸入颗粒物都是常见的空气污染物,而氮气是空气的主要成分之一,不属于污染物。
3. 纯净物与混合物:纯净物由单一物质组成,如二氧化碳;混合物则是两种或多种物质混合在一起,如新鲜空气、橙味汽水和水泥砂浆都是混合物。
4. 氮气的用途:氮气常用于填充灯泡以防止氧化,作为粮食的保护气防止氧化变质,也是制氨气的原料。但氮气不能用作火箭的助燃剂,因为它不支持燃烧。
5. 空气的利用:氧气可用于火箭发射,但不是作为燃料,而是作为氧化剂;工业上通过分离液态空气制备氮气和氧气;氦气因密度小且化学性质稳定,常用于填充探空气球;二氧化碳是植物光合作用的重要原料。
6. 催化剂的理解:催化剂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但其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保持不变;并非所有反应都需要催化剂,某些反应可以有多种催化剂。
7. 环保措施:燃放烟花爆竹会增加空气污染,不符合环保要求;提倡公交出行减少尾气排放、植树造林改善空气质量、垃圾分类回收都是环保举措。
8. 实验现象: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会产生大量白烟;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二氧化碳是实验结论而非现象;铁在空气中不能剧烈燃烧,但在纯氧中可以。
9. 氧气的性质:氧气不能用作燃料,但能支持燃烧;工业上可以通过分离液态空气法制取;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有火星四射现象;氧气可用排水法或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10. 实验操作: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中,红磷需过量以确保氧气完全反应;集气瓶底部铺沙是为了防止高温生成物炸裂瓶底;排水法收集气体应待气泡连续均匀冒出时再收集;氯酸钾制氧气时通常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
11. 化学反应关系:只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不一定是化合反应,如氧气和氢气生成水;氧化反应不一定是化合反应,如蜡烛的燃烧;物质与氧气的反应属于氧化反应;氧化反应不一定有明显现象,如铁生锈。
12. 化学概念关系:这里涉及了概念间的包含、并列和交叉关系,具体关系未给出,需要根据图形分析。
13. 高锰酸钾制氧气实验:检查装置气密性时,应先将导管放入水中再握紧试管;加热前要预热试管,然后对药品加热;先检查气密性再装入药品;实验结束时要先移出导管再熄灭酒精灯。
14. 测定氧气含量实验:水面上升小于1/5可能是红磷不足或未密封好,导致氧气未完全消耗;水面上升大于1/5可能是未夹紧弹簧夹,使部分空气受热逸出。
15. 实验装置或操作:此处未给出具体的图形,无法判断其正确性。
这些知识点涵盖了化学基础知识,包括气体的性质、化学反应、实验操作及环境保护,是九年级学生学习化学的重要内容。通过这样的单元测试,可以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实验技能,并培养他们关注环境问题的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