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短文两篇(答谢中书书 记承天寺夜游)练习题 人教实验版 试题.doc
2.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资源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上传者)
【知识点】 1. 《答谢中书书》与《记承天寺夜游》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经典短文,分别出自陶弘景和苏轼之手。 2. 陶弘景,字通明,号华阳隐居,是北宋时期的文学家、书画家,与父亲苏洵、弟弟苏辙一同被誉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合称“三苏”。 3.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不仅是文学家,还是书法家,他的散文和诗词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4. 《记承天寺夜游》选自《东坡志林》,描述了苏轼在月夜探访友人张怀民的情景,表达了他在贬谪期间的复杂心情。 5. 《答谢中书书》描绘了山水之美,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想。 6. 文言词语的理解,如“交辉”、“歇”、“颓”、“竞跃”等,这些都是古代汉语中的常用词汇,需要通过学习文言文来掌握其意义和用法。 7. “书”在这里是指书信或文章,而“答谢中书书”可以理解为回复谢中书的一封信,其中讨论了山水之美。 8. 两篇文章均包含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和作者情感的抒发,体现了古代文人士大夫的审美情趣和人生哲学。 【练习题解析】 1. 《记承天寺夜游》选自苏轼的《东坡志林》,作者苏轼。 2. C选项错误,"月夜入户"的“户”指门,"未复有能与其奇者"的“与”是参与,此处意为欣赏。 3. 翻译句子涉及对文言文的理解,需准确把握语境。 4. 《答谢中书书》统领全文的句子可能是“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5. 分层和大意需根据文段内容进行分析。 6. (1)采用了夸张手法,(2)采用了拟人手法。 7. 文章层次分析需具体分析文本结构。 8. 陶弘景通过描绘山水之美,传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慨。 9. 苏轼在《记承天寺夜游》中,以月色、竹柏为景,表达了自己的孤独与豁达。 10. 文章的三层划分及大意解析需要根据内容详细解读。 11. 写竹柏的用意可能象征苏轼与友人的君子之交和共同的心境。 12. 议论句可能包括对“闲人”的定义,反映苏轼身处贬谪的复杂心态。 【提高部分】 13. “具”意为具备,“为”意为做,画竹时一片一片地画。 14. 成语“胸有成竹”,意为心中已有完整的设想或计划。 15. “意在笔先”对应的文字是“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 16. 当时画竹的毛病是“节节而为之,叶叶而累之,岂复有竹乎?” 17. A选项错误,两文的主旨都涉及创作理念,但侧重点不同。 【试一试】 18. “松、竹、梅”象征着坚韧不屈、高洁傲骨、独立清雅的品质,常被用来比喻人的高尚情操。 以上内容详细解析了练习题中的知识点,涵盖了古代文学、文言文阅读理解、作者生平、文言词语解析以及文章主题和情感表达等多个方面。
- 粉丝: 0
- 资源: 7万+
- 我的内容管理 展开
- 我的资源 快来上传第一个资源
- 我的收益 登录查看自己的收益
- 我的积分 登录查看自己的积分
- 我的C币 登录后查看C币余额
- 我的收藏
- 我的下载
- 下载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