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 课程总结主要聚焦在Java的多线程机制上,这是Java编程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它使得程序能够同时处理多个任务,提升响应速度和系统资源的利用率,从而优化整体应用程序的性能。
14-1 线程的生命周期:
Java中的线程有五个基本状态:新生(New)、就绪(Runnable)、运行(Running)、阻塞(Blocked)和死亡(Dead)。每个Java程序都始于main()方法所在的主线程。要创建多线程,我们需要在主线程中创建新的线程实例。线程状态的变化如下:
1. 新生状态:通过`new`关键字创建Thread类或其子类的实例后,线程处于新生状态,这时它拥有自己的内存空间,但尚未开始执行。调用`start()`方法后,线程进入就绪状态。
2. 就绪状态:线程准备好执行,但尚未分配CPU。线程会被放入线程队列,等待操作系统调度执行。
3. 运行状态:当线程获得CPU资源,开始执行`run()`方法中的代码,直到`run()`方法执行完毕或者遇到阻塞情况。
4. 阻塞状态:线程由于某种原因(如调用`sleep()`、等待I/O操作完成等)暂停执行,进入阻塞状态,无法进入就绪队列。当阻塞条件解除,线程返回就绪状态,等待再次获取CPU资源。
5. 死亡状态:线程完成任务或者被强制终止(例如通过`stop()`或`destroy()`方法),线程进入死亡状态,不再参与执行。
14-1-2 多线程的实现方法:
Java提供了两种创建线程的方式:
1. 继承Thread类:创建Thread的子类,重写`run()`方法,然后通过`start()`方法启动线程。例如,示例代码创建了`Thread1`类,重写了`run()`方法,并在`main`方法中创建了两个`Thread1`实例,分别代表线程A和线程B。程序运行时,线程A和线程B交替输出"A "和"B ",直到达到预设次数。
2. 实现Runnable接口:创建一个类实现Runnable接口,同样定义`run()`方法,然后将Runnable对象作为参数传递给Thread构造函数。这种方式允许类避免单继承的限制,因为Java不支持多重继承。
14-2 和14-3部分详细讲解了通过Thread类实现多线程的具体步骤和示例代码,展示了如何通过继承和实现接口创建并控制线程的行为。
理解Java的多线程机制对于编写高效并发程序至关重要,它涉及到线程同步、通信、锁机制以及异常处理等方面的知识,这些都是Java开发者必须掌握的基础技能。在实际开发中,合理运用多线程可以极大地提升程序的并发性能和用户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