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点详解】
1. 秦朝统一的背景:
- 西周灭亡:公元前771年,西周王室衰微,犬戎攻入镐京,周幽王被杀,西周灭亡。
- 春秋争霸: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邑,进入东周时期,周天子权威削弱,诸侯争霸,礼崩乐坏,土地和人口成为诸侯争夺的目标。
- 战国变法:战国时期,各国纷纷进行变法,以增强国力,如商鞅在秦国的变法,旨在强化中央集权,实现富国强兵。
- 人民的统一愿望:长期的分裂和混战使得人民渴望统一,为秦朝的统一奠定了民意基础。
2. 秦朝的统一:
- 商鞅变法:商鞅变法使秦国实力大增,秦王嬴政在公元前221年统一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中央集权封建王朝——秦朝,定都咸阳。
3. 中央集权制度的构建:
- 皇权至高无上:秦始皇创立了皇帝制度,皇帝成为最高统治者,拥有全国军政大权,调兵遣将的虎符由皇帝控制。皇帝制度体现了权力的不可转移和地位的不可僭越。
- 完备的中央官制:秦始皇设立丞相、御史大夫和太尉,分别掌管政务、监察和军事。丞相之下设有九卿,各自负责具体的政务。这种设置既确保了皇帝的权力,又在各部门之间形成了互相制约的机制,防止权力过分集中。
4. 郡县制的全面推行:
- 郡县的建立:秦统一后,采纳李斯的建议,废除了分封制,实行郡县制,全国划分为三十六郡,郡下设县,郡守和县令均由皇帝直接任命,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直接控制。
- 地方官僚机构:郡守是郡的最高行政长官,向皇帝汇报工作;县的长官称县令或县长,负责治理民众、管理财政、司法和兵役。
5. 郡县制的影响:
- 实现了中央对地方的有效控制,构建了从中央到地方的垂直管理体系,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影响了后世王朝的制度设计。
6. 材料解析:
- 王绾与李斯争论的焦点是采用分封制还是郡县制。王绾主张恢复分封,以稳定边疆;李斯则反对分封,认为郡县制更利于国家统一与稳定。
- 秦始皇采纳了李斯的建议,采取的“求其宁息”措施是废除分封制,全面推行郡县制,以避免诸侯割据引发的战乱。
秦朝创立的中央集权制度如同一个金字塔结构,顶端是皇帝,下面依次是丞相、御史大夫、太尉等中央官职,再往下是地方的郡守和县令,各级官员由皇帝任命,权力自上而下传递,形成严密的统治网络。这一制度在中国历史上具有深远影响,为中国政治体制的演进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