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互联技术——路由、交换与远程访问》的第三章主要介绍了路由器的基本配置,这是网络通信的核心设备之一。路由器在互联网中的作用是决定数据包如何从一个网络传输到另一个网络,其性能和配置直接影响网络的稳定性和效率。
路由器的硬件构成包括几个关键部分:
1. 中央处理单元(CPU):路由器的大脑,负责处理所有的计算任务和协议转换。
2. 只读存储器(ROM):存储固定的系统引导程序和基本的诊断工具。
3. 内存(RAM):用于临时存储运行时的数据和配置信息。
4. 闪存(FLASH Memory):常用来存储可升级的固件或IOS操作系统。
5. 非易失性内存(NVRAM):保存启动配置文件,即使断电也不会丢失。
6. 控制台端口(CONsole Port):用于本地配置和故障排查。
7. 辅助端口(AUXiliary Port):另一种本地配置方式,通常用于远程访问。
8. 接口(INTerface):连接不同网络的物理端口。
9. 线缆:如WIC-1T和WIC-2T等接口卡,以及CAB-V.35FC等连接线缆。
路由器的启动过程包括:
1. 加电自检:检查硬件是否正常。
2. 加载并运行启动代码:从ROM中读取。
3. 定位IOS软件:从闪存中加载操作系统的映像。
4. 加载启动配置文件:从NVRAM中读取,用以初始化路由器设置。
5. 运行配置后的IOS软件:开始提供网络服务。
路由器的配置方式多样,主要包括:
1. 通过超级终端进行配置:利用本地计算机的超级终端程序连接控制台端口,进行命令行交互。
2. 通过Telnet进行配置:远程登录路由器,进行配置。
3. 路由器配置向导:简化版的配置工具,适合初学者使用。
配置路由器时,会涉及到不同的命令行接口(CLI)模式:
- 普通用户EXEC模式:Router>
- 特权用户EXEC模式:Router#
- 全局配置模式:Router(config)#
- 接口配置模式:Router(config-if)#
在CLI中,用户可以利用各种命令进行路由器配置,例如`enable`进入特权模式,`configure terminal`进入全局配置模式,`interface`命令选择接口进行配置。同时,CLI提供了上下文帮助,如输入问号(?)获取命令列表,使用“Tab”键补全命令,以及查看命令历史和编辑功能。
路由器的配置是网络管理员日常工作中至关重要的环节,理解并熟练掌握路由器硬件结构、软件运行机制以及配置方法,能有效提升网络的管理效率和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