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病是一种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对人类健康构成严重威胁。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数据,心血管疾病已经从1900年的疾病死亡率排行榜末端跃升至2010年的首位,其中高血压是主要的风险因素之一。1961年,美国Framingham研究揭示了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包括年龄、性别、家族史、高血压、高脂血症、高血糖、吸烟、肥胖和缺乏运动。
在中国,高血压病的患病率非常高,大约每四个成年人中就有一人患有高血压,总数达到2.4亿,且每年新增病例超过3000万。然而,对于这种普遍存在的疾病,公众的认知程度却相对较低,表现为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都偏低。高血压的诊断标准是非同日三次测量静息血压,如果收缩压超过140mmHg或舒张压超过90mmHg,则被诊断为高血压。血压水平可分为1级(轻度)、2级(中度)和3级(重度)。
高血压的原因尚未完全明确,大部分高血压(约95%)属于原发性,即没有明确病因;而剩余5%的高血压可能是由内分泌疾病、肾脏疾病等其他病症引起的继发性高血压。高血压病人可能有头晕、头痛等症状,但相当一部分患者无任何明显症状,因此被称为“无声的杀手”。
高血压对身体多个器官系统都有损害,如心脏、脑血管、肾脏和眼睛。高血压会增加患冠心病的风险,因为高血压可以促使血管硬化,促进胆固醇在冠状动脉内的沉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进而可能引发心绞痛和心肌梗死。同时,长期高血压还会引起心肌肥厚,心脏负担加重,影响其功能。
此外,高血压也是脑卒中的重要危险因素,可能导致血管狭窄、阻塞或硬化破裂,引起脑梗塞或脑出血。肾脏方面,高血压会损伤肾小球和肾小管,可能发展成肾功能衰竭。至于眼睛,长期高血压可导致视网膜血管病变,严重影响视力。
因此,预防高血压至关重要,这包括定期监测血压,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均衡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控制体重和定期体检。对于已经确诊的高血压患者,应遵循医生的建议进行药物治疗,并配合生活方式的改变,以降低并发症的风险,提高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