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会计审计——成本管理精讲讲义》第六章主要探讨了目标成本管理、责任成本管理和标准成本管理,以及相关的业绩考核。这些知识点对于理解和掌握企业成本控制与绩效评估至关重要。
1. **目标成本管理**:
- **目标成本**是指企业在产品或服务设计阶段就确定的成本,它基于产品性能、质量、价格和预期利润。计算公式为:目标成本 = 目标销售收入 - 目标利润。目标成本的设定是一个反复循环的过程,需要通过分解、控制和考核来确保实现。
- **目标成本的分解**通常按照组织结构、产品结构、成本形成过程、成本项目和成本特性、功能等因素进行,以实现成本计划。如果分解后发现目标成本无法实现,则需通过价值工程和生产技术改进等方法降低成本。
- **目标成本的控制与考核**涉及到成本控制标准的设定、执行情况的检查以及差异的调整。考核包括定期检查成本的实现程度和核算准确性,以揭示问题并为未来决策提供依据。
2. **责任成本管理**:
- **责任成本**是与特定责任中心相关的可控成本,是评价责任中心业绩的重要指标。责任中心按成本发生的原因和控制责任进行划分,如成本中心、利润中心和投资中心。
- **责任成本管理**包括划分责任成本中心、确定责任成本内容、编制责任成本预算、进行考核与激励以及编制责任成本报告。预算编制有多种方式,如总预算和分部门预算,而考核则通过比较实际成本与预算指标来评估业绩。
3. **标准成本管理**:
- **标准成本管理**涉及设定标准成本、分析成本差异,并以此加强成本控制。它适用于大规模稳定生产的环境,通过对比实际成本和标准成本,揭示效率的高低和管理的成效。
- **标准成本预算**与考核包括初步预算、弹性预算和按单位产品调整的预算。责任成本差异分析有助于识别成本超支的原因,以便采取相应措施改进。
总结来说,这章内容强调了成本管理在企业运营中的核心地位,通过目标成本、责任成本和标准成本的运用,企业能更好地规划成本、监控执行和评价绩效,从而提高经济效益。对于考研者而言,理解并掌握这些成本管理理念和实践,是备考会计审计专业的重要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