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规划技术

preview
需积分: 0 2 下载量 29 浏览量 更新于2012-11-12 收藏 1.29MB DOC 举报
动态规划技术是一种优化方法,由美国数学家R.E.Bellman在1951年提出,主要用于解决多阶段决策过程中的最优化问题。它通过将复杂问题分解为一系列子问题,然后逐一解决这些子问题,最终组合成全局最优解。动态规划的核心思想是将多阶段决策转化为单阶段问题,通过最优化原理来寻找最佳策略。 动态规划问题的特点是问题的状态会随着决策的进行而变化。在每个阶段,系统处于特定状态,可以选择一个决策转移到下一个状态,并获得相应的效益。决策序列构成策略,目标是找到一个策略,使得所有阶段的效益之和最大化或最小化(根据问题的具体目标)。 多阶段决策问题的要素包括: 1) 阶段:将整个过程划分为多个阶段,每个阶段有其特定的状态和决策集合。 2) 状态:表示系统在某一时刻的状态,可以是数值、向量或集合等。 3) 决策:每个阶段可以选择的行动,决策会影响下一个阶段的状态和收益。 4) 效益:每个决策带来的好处,可能是当前阶段的直接收益或对未来阶段的影响。 5) 策略:在整个过程中选择的一系列决策,决定了整个过程的轨迹。 动态规划与静态规划(如线性规划、非线性规划)的区别在于,静态规划通常针对的是不随时间变化的问题,而动态规划则涉及时间序列的决策。尽管如此,静态规划问题可以通过引入时间因素转化为动态规划问题来解决。 动态规划的应用非常广泛,例如在最短路径问题、库存管理、资源分配、生产调度、设备更新、排序和装载等问题中。例如,图5.1.1所示的煤气管道铺设问题,就是要找到从点A到点B的最短路径,这个问题可以通过动态规划的分阶段决策来解决,每个阶段代表从一个节点到另一个节点的决策。 在实际应用中,动态规划通常需要通过软件工具来求解,如LINGO软件。通过建立适当的模型和方程,可以将问题输入到LINGO中,由软件自动求解出最优策略。 解决动态规划问题的关键步骤包括状态定义、决策规则制定、状态转移方程构建、最优性原则(如Bellman的最优化原理)的运用以及边界条件设定。动态规划模型可能存在多种解法,但最终的目标是找到全局最优解,而不仅仅是局部最优。 动态规划的难点在于理解和构建适当的状态空间,以及正确地定义和应用最优化原理。理解和掌握动态规划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程是学习动态规划的基础,而能够熟练应用LINGO等工具进行求解则是实践中的重要技能。通过深入学习和实践,可以有效解决各种复杂的最优化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