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心理学】是研究高等教育情境下学生学习与教师教学基本心理规律的学科,涉及高等教育的科学学问题、学习心理、德育、自我意识、群体心理、教师心理和教学心理等多个领域。这一学科对于提升高等教育师资水平、提高教学质量以及推动教育教学改革具有重要作用。
教育心理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桑代克,他是该领域的先驱,于1903年出版了首部《教育心理学》,对西方教育心理学的体系和发展奠定了基础。在中国,廖世承在1924年编著的《教育心理学》是中国最早且影响深远的教育心理学教科书。
在高等教育心理学的研究中,遵循客观性、发展性、理论联系实际和教育性四大原则。常用的研究方法包括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个案法和测量法,这些方法帮助我们深入理解高等教育中的各种心理现象。
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是高等教育心理学的重要研究内容。心理是大脑的机能,它以能动的方式反映客观现实,包括认知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大学生可能面临多种心理问题,如环境适应、生活方式改变、就业压力、性格发展、家庭经济状况、人际关系和情感冲突等问题。
学习是高等教育的核心,广义的学习涵盖了人和动物因经验引起的行为变化,而狭义的学习特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地掌握知识、技能和价值观的过程。学习可以按复杂程度、目标、结果等标准进行分类,如加涅的学习层次分类和学习结果分类,以及冯忠良的知识、技能和行为规范的学习分类。
学习理论的发展包括联结型理论、认知理论、人本主义理论,以及后来的社会学习理论、信息加工理论和建构主义理论。联结型理论强调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系,如桑代克的三大学习定律:准备律、练习律和效果律;而认知理论则认为学习是内在认知结构的形成和改组,如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发现学习理论,强调学习者主动构建知识。
高等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旨在探索高等教育环境中的学习和教学的心理机制,为教育实践提供理论指导,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教学质量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