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迁移及其促进】
学习迁移是教育心理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指的是一个人在一种学习情境中获得的知识、技能、态度等对另一种学习情境的影响。这个影响可能是积极的,也可能是消极的。学习迁移的实质在于,通过学习,个体能够将已有的经验应用于新的情境,从而促进或阻碍新的学习。
一、学习迁移的分类
1. 正迁移与负迁移:正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产生积极影响,比如先前的语言学习有助于新语言的学习。负迁移则相反,如错误的解题方法可能会影响正确方法的掌握。
2. 纵向迁移与横向迁移:纵向迁移(垂直迁移)涉及不同抽象层次的学习之间的影响,如初级数学概念的理解有助于高级数学的学习。横向迁移(水平迁移)则指同一抽象层次的学习之间的相互影响,如在一门语言中学会的语法规则可能直接适用于另一门语言。
3. 顺向迁移与逆向迁移:顺向迁移是先前学习对后续学习的影响,如小学的加减法学习对初中代数的理解。逆向迁移则是后继学习反作用于先前学习,如大学课程可能会修正中学阶段的一些误解。
4. 特殊迁移与普遍迁移:特殊迁移强调特定技能或知识的直接应用,如学习了打字技巧后能快速输入文字。普遍迁移则涉及原理、原则的广泛应用,如理解了物理学的基本定律,能解决多种物理问题。
二、学习迁移的作用
学习迁移在教育中的作用显著,它有助于学习的巩固和深化,促进知识的概括化和系统化,形成稳定的心理结构,提高问题解决能力。有效的学习迁移可以提高学习效率,帮助个体更好地应对新的学习挑战,是能力形成和发展的重要因素。同时,学习迁移也是道德规范转化为品德的关键,通过迁移,道德规范能在不同情境中得到应用,塑造个体的品德行为。
三、学习迁移的理论观点
1. 形式训练说:该理论主张通过专门的训练提升个体的心智功能,如记忆力、推理能力等,认为这些能力的提升能自动迁移到其他学习领域。例如,学习拉丁语被认为能锻炼思维能力。
2. 共同要素说:这一观点认为迁移的发生在于两种学习任务之间存在共同的元素,通过训练某一共同元素,能提升在另一相关任务上的表现。
学习迁移的研究和理解对于教学设计和学习策略制定至关重要。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元认知能力,让他们能识别和利用迁移,同时在教学中引入跨学科的关联,以促进广泛迁移的发生,提升学生的学习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