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学六年级数学的学习中,比例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它涉及到数的比较和关系的理解。在本篇“第二学期西师大版六年级数学课课练及答案全册22精选”文档中,主要探讨了如何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以及如何从实际问题中找出比例关系。
我们来看第一个知识点——判断两个比是否能组成比例。比例是表示两个或多个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通常用冒号“:”表示,例如1:2。如果两个比的比值相等,那么这两个比就能组成比例。例如,文档中给出了这样的例子:
1. 第一个比是1/4:2/3,第二个比是1/12:2/9。我们可以通过计算比值来检验它们是否相等。1/4 ÷ 2/3 = 3/8,而1/12 ÷ 2/9 = 3/8。由于3/8 = 3/8,这两个比的比值相同,所以它们能组成比例,比例式可以写成1/4:2/3 = 1/12:2/9。
2. 另一个例子是3:2和1/3:1/2。计算比值后,3 ÷ 2 = 3/2,而1/3 ÷ 1/2 = 2/3。因为3/2 ≠ 2/3,所以这两个比不能组成比例。
接着,我们看第二个知识点——从实际问题中找出比例关系。在实际问题中,常常会遇到表格形式的数据,比如文档中的三个实例:
1. 在汽车行驶的路程与时间的关系中,我们可以通过计算单位时间内的行驶路程(速度)来找出比例关系。从数据可以看出,行驶的时间和路程成正比,即80:1 = 160:2 = 80。这表明汽车以恒定的速度行驶,行驶的路程与时间成正比。
2. 购买圆珠笔的例子中,支数与钱的关系是单价。通过计算每支圆珠笔的价格,我们可以发现3:2 = 7.5:5,这意味着单价是恒定的,即每支圆珠笔的价格相同,因此支数与所用的钱成正比。
3. 最后是运走的货物与剩下的货物的关系。这里我们发现,随着运走的货物增多,剩下的货物相应减少,但它们的比值并不恒定。120÷80 = 1.5,100÷100 = 1,这表明运走的货物与剩下的货物不成比例关系。
通过这些练习,学生可以深入理解比例的概念,学会如何判断两个比是否成比例,以及如何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比例关系。同时,这种练习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应当重视每个步骤的逻辑推理,确保对比例关系有清晰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