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点】
1. 《马说》是唐代文学家韩愈的一篇散文,属于论说文,探讨了伯乐和千里马的关系,借此寓言表达了作者对人才被埋没的感慨。
2. 文中“一食或尽粟一石”中的“石”是古代的容量单位,此处指一石粮食;“食马者”是指喂养马的人;“骈死于槽枥之间”中的“骈”是并列的意思,“槽枥”指的是马厩和马槽;“其真无马邪”中的“邪”是疑问语气词,相当于“吗”。
3. “食”在“一食或尽粟一石”中作动词,意思是吃;在“食马者”中也作动词,但指喂养;在“食不饱,力不足”中同样表示喂养。“策”在“策之不以其道”中作动词,用鞭子驱赶;在“执策而临之”中作名词,指的是马鞭。“以”在“不以千里称也”中表示因为;在“策之不以其道”中是介词,按照。“其”在“安求其能千里也”中表示反问语气,相当于“怎么”;在“其真无马邪”中表示揣测,相当于“恐怕”。“能”在“安求其能千里也”中表示能够;在“虽有千里之能”中同样是能力的意思。
4. 句子的朗读停顿:(1)“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2)“安求/其能千里也”。
5. 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直接原因是:“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描写千里马悲惨遭遇的句子是:“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食马者”不知马的句子是:“其真不知马也”。
6. 现代汉语翻译:
(1)喂马的人不知道它能日行千里而像普通的马一样喂养它。
(2)它鸣叫,却不能通晓它的意思。
7. 文学常识:
(1)韩愈,字退之,唐代文学家,有“文起八代之衰”的美誉,是“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
(2)《马说》借伯乐和千里马为喻,对人才被埋没、得不到赏识的现象表达了强烈的愤慨。
(3)“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可以议论,也可以叙事,都是为了阐明一个道理。
8. “马”的知识竞赛:
(1)成语:马到成功,马革裹尸;谚语:人中吕布,马中赤兔;老马识途;古诗句: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2)乘骑者:赤兔马——吕布;乌骓马——项羽;的卢马——刘备;黄骠马——秦琼。
(3)汉字“马”的演变:从甲骨文到现在的汉字,可以看出“马”字最初的象形特征是马的侧面形象,随着历史发展,形状逐渐简化,但保留了基本特征,反映出古人对马的形象观察和理解的深入;同时,字形的变化也体现了汉字由繁到简的发展趋势。
9. 课文《马说》中,韩愈通过描绘千里马被埋没的境遇,揭示了封建社会人才被埋没、不被重用的社会现实,批评了统治者的愚昧无知,表达了作者对人才被埋没的悲愤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