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点】
1. 《三国演义》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由元末明初的小说家罗贯中创作。这部小说以东汉末年至三国时期的历史为背景,描绘了魏、蜀、吴三国之间的政治军事斗争,以及一系列脍炙人口的故事,如“草船借箭”。
2. “草船借箭”是《三国演义》中的经典故事,讲述了诸葛亮在赤壁之战前,利用智谋在大雾中向曹操借箭,以解军中箭矢短缺的困境,展现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和知天时的能力。
3. 文章分析了如何通过对话、动作和心理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以此展示人物性格。在“草船借箭”中,诸葛亮的机智和周瑜的嫉妒心形成鲜明对比,通过情节的张弛有致,增强了故事的吸引力。
4. 诸葛亮化解周瑜杀机的方法是利用自己的天文知识预测到三日内会有大雾,从而提出“草船借箭”的计策。他巧妙地利用环境和对手的疑虑,不仅避免了危险,还成功获取了箭矢。
5. 周瑜想要杀诸葛亮的原因是他嫉妒诸葛亮的才能,担心威胁到自己的地位。周瑜设计了一个看似无法完成的任务——在短时间内制造十万支箭,企图以此为借口除掉诸葛亮。
6. 《西游记》中的孙悟空体现了勇敢和正义,老舍的《骆驼祥子》揭示了旧社会的黑暗和人性的无奈,而《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则展现了忠诚与智慧。《鲁滨孙漂流记》中的鲁滨孙则体现了坚韧不拔和自力更生的精神。
7. 文中提到的修改病句,原句“中学生理解和阅读大量的文学名著,有利于开阔视野、陶冶情操。”应改为“中学生阅读大量的文学名著,有利于提高理解能力,开阔视野,陶冶情操。”
8. 分析人物性格:
- (1) 反映出周瑜的果断和嫉妒。
- (2) 表现出周瑜的狡猾和深思熟虑。
- (3) 展示了诸葛亮的自信和从容。
9. 人物语言的潜台词:
- (1) 周瑜实际上是在利用公事为由,试图让诸葛亮陷入困境。
- (2) 周瑜以“酬劳”为诱饵,期待诸葛亮无法完成任务。
- (3) 诸葛亮胸有成竹,知道曹操不会在大雾中轻易出兵,暗示他已经策划好借箭的计划。
10. 故事中诸葛亮以弱胜强、智胜强敌的策略,启示我们在面对困难时,可以通过智谋和冷静分析来解决问题,而不是盲目行动。同时,也展示了诸葛亮的仁德之心,他在关键时刻体现出的宽容和大义,值得后人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