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病学是中医热病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研究温热病邪引起的疾病。文档"温病学重点word打印版.doc"中包含了温病学的一些关键概念和理论,以下是其中的知识点详解:
1. **新感温病**:指的是由于新近感受温邪(如风热、暑热等)而引发的疾病,症状通常始于肺卫表证,病程快速。
2. **伏气温病**:与新感温病相反,患者在感染后不立即发病,而是在一段时间后才显现症状,通常表现为里热证,疾病深入体内。
3. **透热转气**:这是叶天士提出的一种治疗方法,意在通过清营养阴的药物配合透热药,将营分的热邪引导到气分以求解表。
4. **身热不扬**:病患体温持续但自觉热度不高,热邪内郁,不明显表现在体表,常见于湿热病。
5. **金囚木旺**:金代表肺,木代表肝,此情况表示肺热炽盛无法制约肝,导致肝火旺盛,表现为肺病和肝风内动的症状。
6. **分消走泄**:用于治疗湿温或温病伴有痰湿郁结的情况,通过调理三焦气机,促进湿浊从上、中、下三焦排出。
7. **两阳相劫**:风邪与热邪结合,导致津液损伤,表现为高热和头面部症状。
8. **卫分证**:温邪侵犯人体初期,影响卫气,表现为轻微发热、恶风等症状。
9. **潮热**:定时发热,如潮汐般规律,可能伴随热势加重。
10. **昏谵**:意识模糊,言语混乱,通常与高热或邪气内陷有关。
11. **疠气**:指具有强烈传染性的疫气,引起瘟疫,发病快,感染性强。
12. **战汗**:温病进程中突然出现肢冷、寒战,随后大量出汗,是邪热外出的征象。
13. **温毒**:既可以指热毒病邪,也可以指一种表现为局部红肿热痛的病症。
14. **逆传心包**:温邪不经过正常途径,直接侵犯心包,影响心神。
15. **暑痉**:暑热过盛激发肝风,出现痉厥症状。
16. **浊邪害清**:湿邪与热邪结合,阻塞清窍,导致听力下降、鼻塞等症状。
17. **瘟疫**:具有高度传染性的温病,病原凶猛。
18. **温邪**:广义上指所有具有温热性质的外邪,包括风热、暑热、湿热等。
19. **暑厥**:暑热过盛,直中心包,引起突然昏厥。
此外,文档还提到了卫气营血辨证要点、温热与湿热类温病的区别以及暑病的治疗原则。卫气营血辨证关注发热、恶寒等症状,以区分疾病阶段。温热类温病初起需清热救阴,避免辛温发散,而湿热类温病则需注意清热与化湿的平衡。暑病治疗强调清暑泻热,根据不同阶段使用不同策略,如辛凉、甘寒、酸泄酸敛。
以上是温病学中的一些关键概念和理论,对于理解和治疗温病具有重要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