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点解析】
1. 化学反应速率与氢气生成:题目中提到的铁和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氢气,这涉及到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钠比铁更活泼,会更快地与盐酸反应,但因为题目没有提供具体的量,所以无法直接比较两者放出氢气的体积。
2. 物质的提纯与分离方法:
A. 溴苯中的溴可以通过添加氢氧化钠溶液,然后分液来除去。
B. 乙醇和水互溶,不能通过过滤分离,应采用蒸馏法。
C. 甲烷中的乙烯会被酸性高锰酸钾氧化为二氧化碳,引入新杂质,应用溴水进行洗气。
D. 乙酸乙酯比水轻,不溶于水,乙酸能与饱和碳酸钠溶液反应,分液可分离。
3. 铁铝矾的性质与离子平衡:
铁铝矾溶于水后形成浅绿色溶液,表明存在Fe2+。根据电荷守恒,溶液中阳离子的总浓度等于阴离子的总浓度,即2 c(Al3+)+c(Fe2+)+c(H+)=4 c(SO42-)+c(OH-)。在空气中蒸干并灼烧可能得到氧化物Al2O3和Fe2O3。
4. 分子构型与杂化轨道理论:
A. P4的键角不是109°28',而是60°;CH4的键角确实是109°28'。
B. 乙烯的碳原子是sp2杂化,2p轨道形成π键,描述正确。
C. 键长H-F < H-Cl < H-Br < H-I,稳定性与键长相反,即HF > HCl > HBr > HI。
D. PH3分子中孤电子对与成键电子对的排斥力较大,导致键角小于理想sp3杂化构型的109°28'。
5. 稀释溶液中离子浓度变化:
A. 加水稀释,溶液中c(OH-) / c(BOH)增大,因水的自偶电离平衡不受影响。
B. K= [BOH] / [OH-],由图可知室温下,BOH的Kb=1×10^-5。
C. P点c(Cl-) > c(B+),N点电荷守恒c(H+) = c(Cl-) + c(OH-) - c(BOH)。
6. 杂化轨道和分子结构:
A. X为氢,由于其半径最小,WX的水溶液可能是酸性,比如HF溶液。
B. 元素非金属性顺序一般为Z>Y,因为Z的电负性通常更高。
C. Z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可能是强酸,如硫酸。
D. 该化合物中,与Y单键相连的Q可能存在配位键,满足8电子稳定结构。
7. 水的电离平衡:
A. 加入晶体,溶液仍为中性,但Kw会变大。
B. 水电离出的c(H+)和c(OH-)相等。
C. 温度升高,水的电离度增加。
D. 此处描述的不是水的离子积。
8. 平衡移动与反应热:
A. 2p1=2p3<p2,因为反应向右移动,压力会减小。
B. 丙容器中开始就是氨气,平衡逆向移动,氨气的体积分数可能不是最大的。
C. α2+α3<1,因为不是完全转化。
D. Q1+Q3<92.4,因为Q1和Q3分别是部分反应的能量。
9. 酸碱滴定曲线分析:
A. e点时,c(Cl-) = 2[c((CH3)2NH•H2O) + c((CH3)2NH2+)]。
B. S点对应pH可通过曲线读取。
C. (CH3)2NH•H2O的电离常数Kb=1×10^-4。
D. d点时,溶液呈中性,c(H+) = c(OH-)。
10. 弱酸滴定曲线:
A. 弱酸pKa越大,滴定突跃越小。
B. 酚酞适合用于pH在8-10的滴定,不适合百里酚酞。
C. 可以计算出未滴定前弱酸的浓度。
D. 从滴定曲线无法直接得出三种弱酸的浓度大小。
11. 钾碘酸钾的晶体结构:
钾在晶胞顶角,碘在体心,氧在面心,表明该晶体为立方密堆积结构,K+位于八面体空隙,I-位于体心,O2-位于面心。
这些知识点涵盖了化学反应、物质分离、电离平衡、分子结构、酸碱滴定等多个方面,展示了化学学习中的重要概念和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