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库设计是信息系统开发过程中的关键环节,涉及到数据的组织、存储和访问策略。本章主要讨论了数据库设计的几个重要阶段及其相关知识点。
1. 需求分析阶段:这是数据库设计的起始阶段,主要任务是理解用户的需求,用E-R图来描述信息结构,但不涉及具体的计算机实现细节。
2. 概念设计阶段:在这个阶段,使用E-R图建立概念模型,E-R图由实体、属性和联系组成,用来表达数据的实体、它们之间的关系以及实体的属性。E-R图是数据库设计中最常用的数据模型,能够直观地表示实体、属性和关系。
3. 逻辑设计阶段:将概念设计转换为特定数据库管理系统支持的逻辑数据模型,如关系模型。设计关系模式,确定表的结构、键和外键等。
4. 物理设计阶段:考虑数据的物理存储和访问效率,设计索引、分区等物理结构,以优化数据库的性能。
5. 数据库实施:包括建立数据库结构、加载数据和系统调试。扩充功能通常在系统运行和维护阶段进行,不属于实施阶段的工作。
6. E-R图中的属性用椭圆形表示,实体用矩形表示,联系用菱形表示,E-R图转换为关系模型时,M:N联系需要转换为一个关系模式,其关键字是M端和N端实体的关键字组合。
7. 合并局部E-R图时可能出现的冲突包括属性冲突、结构冲突和命名冲突,语法冲突不是E-R图合并时的冲突类型。
8. E-R图是独立于具体的硬件设备和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因此可以在不同的环境和系统中应用。
9. 当两个实体间存在m:n联系时,需要引入第三个交叉关系表来表示这种关系。
10. 数据流程图(DFD)是需求分析阶段使用的工具,用于描述系统的数据流动和处理过程。
11. 数据库逻辑设计的任务是创建数据库说明,包括确定表结构、主键、外键等。
12. E-R图中的联系可以与1个或多个实体相关联,反映了实体间的复杂关系。
13. 概念模型是独立于具体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的,可以作为不同DBMS之间转换的基础。
14. 在m:n联系中,通常需要引入一个新的关系来存储两个实体间的联系信息。
15. 数据流程图在结构化方法的需求分析阶段被广泛使用。
16. 局部E-R图中的菱形表示联系,联系可以有属性。
17. E-R图转换成关系模型时,1个E-R图可以转换为多个关系模式,具体数量取决于实体和联系的复杂性。
以上内容详细阐述了数据库设计的各个阶段,E-R图在设计过程中的作用,以及如何将E-R图转换为关系模型,同时涵盖了设计冲突的处理、实施阶段的工作和数据模型的类型。这些知识点对于理解和设计数据库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