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提供的文件内容,我们可以提炼出以下几个重要的知识点和分析:
1. 美国宏观政策思维的变迁:
- 在历史上,西方宏观政策思维经历了由货币政策主导到财政政策主导的几次轮回。
- 20世纪初至1932年,美国追求财政平衡和预算控制政策的小政府模式。
- 1933年至1980年,实行凯恩斯主义,财政政策重要性明显提升。
- 1981年至2008年,美国财政政策从凯恩斯主义的支出扩张转变为减轻企业和居民税负。
- 2009年至今,财政政策的重要性上升,美国政府在新冠疫情后实施大规模财政扩张,反映出从平衡财政向功能财政的转变。
2. 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区别:
- 货币政策的扩张和金融自由化容易造成资产泡沫和加剧贫富分化。
- 财政政策的扩张倾向于带来实体通胀,并有助于缓解贫富分化。
- 与货币政策相比,财政政策对经济增长、通胀和利率的影响有所不同,可能对资产价格产生深远影响。
3. 美国财政政策的轮回:
- 20世纪初至1932年,美国政府维持财政平衡,避免大规模干预经济。
- 1933年至1980年,财政政策的重要性和国家干预在宏观经济调控中得到强化。
- 1981年至2008年,财政政策倾向减轻税负,美国走向小政府模式。
- 2009年至今,为应对金融危机和疫情,美国财政政策的重要性再次上升,财政思维发生明显变化。
4. “大财政”重启与低通胀的终结:
- 当前美国贫富分化加剧以及货币政策遇到瓶颈,导致财政政策的重要性提升。
- 大财政时代的重启意味着未来美国通胀中枢上升。
- 财政扩张尤其在央行配合下,可能通过财富效应导致通胀中枢上升,尽管恶性通胀的可能性较低。
5. 美国财政政策对资本市场的影响:
- 预期通胀波动性上升,股市估值波动性也相应上升。
- 市场在面对通胀上行风险时,倾向于配置短期债券,长期债券面临压力,收益率曲线可能变陡。
- 在排除恶性通胀的情况下,通胀上升通常伴随着货币实际值上升,为股市带来整体支撑。
6. 通胀与相对价格变化:
- 通胀上升也带来相对价格变化,价格上升更快的行业在股市中的表现可能更为亮眼。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得出,美国宏观政策的演变,特别是财政政策的重启和变化,对未来的经济运行和资本市场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随着财政政策比重的增加和财政思维的变化,通胀预期、资产价格波动、收益率曲线的形态以及股市表现均将受到显著影响。这一分析对于理解当前美国宏观经济政策的方向、其潜在影响以及资本市场可能出现的波动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