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文档主要讲解了地理中关于自然灾害的专题,特别是地震的相关知识。地震是地球内部能量的突然释放,导致地壳震动的现象。文档详细介绍了以下几个关键概念:
1. **地震的成因**:地震的发生通常与板块运动相关,当板块相互挤压、拉伸或断裂时,能量积累并以地震的形式释放。
2. **震级**:震级是衡量地震能量大小的指标,它与地震释放的能量直接相关。震级可以通过地震仪器记录的数据计算得出,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
3. **烈度**:地震烈度则反映了地震对地面和建筑物的实际破坏程度。它不是通过仪器测量,而是根据地震对人们感觉的影响和实物破坏情况判断。不同地点的烈度可能不同,因为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震中距、震源深度、地质结构以及建筑物质量。
4. **震源深度**:地震发生的具体位置称为震源,震源到地面的垂直距离为震源深度。依据震源深度,地震被分为浅源、中源和深源地震,一般认为浅源地震的破坏力更大。
5. **地震带**:地球上存在特定的地震活跃区域,这些地带通常是板块边界,如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地带,地震频繁。
6. **地震波**:地震释放的能量以波的形式传播,包括速度较快、破坏性较小的纵波和速度较慢、破坏性较大的横波。
文档还强调了几个思考问题,例如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但可以有多个烈度,烈度受震级、震中距、震源深度和建筑物质量等因素影响。对于同级别的浅源、中源、深源地震,浅源地震的破坏性通常最大,因为能量更接近地表,易于引发地面的破坏。
通过探究活动,提到了1995年日本神户的7.2级地震,这个地震发生在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处,此处是全球最活跃的地震带之一,因此地震频繁且破坏性强。这样的案例分析有助于学生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